第797章 不速之客-《大明开局就登基》
第(3/3)页
开封城里二十四个街道,以及十二个城门,都各自设有亭长。
除了管理治安外,还要审核往来的商旅。
亭,最初不是管民的,而是军事单位,但它更像哨所,但并不用于屯兵。
亭一级的官员并没有录入国家编制官员,算是一种临时的维护地方安全的吏,不享受国家待遇。
虽然不是国家编制,那么属于地方编制吗?
但也不属于地方的两级官员,县令(长),都有辟属的权力。
像地方政府中的主簿,曹官等等也不属于国家编制,算是吃地方财政的。
但亭所辖范围太小(一般为十里),一般由本地人就近负责,所以地方财政也不管。
这么看来这个亭长是个姥姥不爱,舅舅不亲的人。
那还设立他有啥用?实际上亭长还是有点小权力,因为政府要依靠这些亭长处理基层的民事问题。
所以依靠这种权力他们也能获得点体制外的收入,算是比百姓要强一些。
汉太祖刘邦就曾经出任泗水亭长,很多人认为亭就是村,或者亭长就是治保主任之类的官。
其实不是,亭就是军事单位,他管理不了民事。
刘邦能管理什么,实际上你要是有能力,挂个亭长的名你啥都能管。
官制永远是用前朝来厘定的,永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不能把管理的范围看的太死,也无法和今天的官制比较。
就是管啥啥的,实际上说你能管就能,说你无权你就无权了。
但今天这个亭长却不同,他是开封府同知张虎礼的小舅子。
小小亭长,平时管的事比县令还多,更准确说是仗势多管闲事,县令不敢得罪他而已。
同知,明朝官名。
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
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同知办事衙署称“厅”。
另有知州的副职称为州同知,从六品,无定员,分掌本州内诸事务。
杨志成虽然不懂太多,可是他对这个亭子的名头还是知道一些的。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