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似乎照这样下去,双方划江而治的局面将会一直延续下去,而沈渊也会一直是大明名义上的臣子。 这个时候的大明,其实也没法跟沈渊撕破脸,一是朝廷知道自己打也打不过,一旦率先开战就是作死。 第二件事就是江南的三大市舶司,每年还有一定数量的银两输送到京师呢。 京师官员就是靠着这笔银子,才能维持正常运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会没事闲的去惹沈渊? 所以几年来在京师官场上,早就形成了一个说法……支持太子的事是只能做不能说,讨伐沈渊的事是只能说不能做!……也正因为沈渊如此强势,所以朱常浩才不会被人彻底轻视。 因为大家都觉得万一有一天,沈渊和北方朝廷要是撕破了脸,说不定还得靠朱常浩凭着师生之谊来维持。 而此时朱常浩的举动,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是另有深意。 被这小子这么一弄,倒是显得京师里只有他对皇帝宾天这件事心怀悲痛。 好像除了他,没人真正在乎这件丧事似的!于是这朝野内外,在拉关系扯皮、封官许愿之余,有时候也会提及一下朱常浩这个实心眼儿的孩子。 大伙都说他的眼睛已经哭得跟烂桃似的,再哭下去好像就该瞎了…………于是国丧按部就班地办下去,一切似乎都是顺理成章。 郑贵妃拼命地撒钱封官,终究还是没用。 那些京官个个都是人精,再怎么也不至于一脚踩上一条快要沉底儿的破船。 而此时大明天下的重心,也在慢慢向着那位太子朱常洛转移……一直以来朱常浩为父亲守灵之际,每天都会看到太子过来,在灵前哭拜好几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