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历史有变!-《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2/3)页

    然后自家的父亲欧阳修,开封府一把手,三司有部分的工作都会和开封府打交道,因为开封府是大宋的精华。

    所以,这么好的基础,说实话,若是欧阳辩不抓住这个机会尝试做点事情,那还真的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了。

    不过为了推动欧阳辩,欧阳修的前程终于还是受了些影响。

    原本嘉祐二年的正月六日,欧阳修会受命知礼部贡举事,仁宗特赐“文儒”二字,以示宠信。

    但这次仁宗下令知贡举的只有翰林学士王珪、龙图阁直学士梅挚、知制诰韩绛、集贤殿修撰范镇等人。梅尧臣为参详官。

    诏命下达之后,依照惯例,考官随即移居贡院,断绝与外界的联系,世称“锁院”,要等考试结束才可出去。

    这次锁院从正月初七“人日”开始,至二月底出闱,前后共有五十天。

    欧阳修却被排除在外了。

    欧阳修当然是不知道这事的,但欧阳辩却是清清楚楚的。

    这应该是官家和文彦博的安排了。

    自己要参与这次的春闱,如果要录取自己,甚至是高名次录取,就得考虑一下避嫌的问题。

    如果欧阳修作为主考官,自己却以幼龄博取高名次,肯定会被质疑的,到时候连朝廷的信誉都要因此被影响。

    所以赵祯干脆不让欧阳修主考,让自己的录取没有半点的黑点。

    对这个事情,欧阳辩有些愧疚又有些担忧。

    愧疚的是对着欧阳修去的。

    欧阳修原本可以通过这次贡举推进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进了一步,对后世影响巨大。

    推动这项运动的进展,是奠定欧阳修成为大宋文宗的最后一块砖头,虽然现在欧阳修隐隐间已经是大宋文宗,但终究还是差了一些。

    担忧地是,此事不仅仅是对后世影响巨大,而且对当下也影响颇大。

    嘉佑二年的进士榜之所以会成为千年进士第一榜,就是审核标准不同,改变了考核标准的嘉佑二年榜,所以才选出了章衡、窦卞、罗恺、邓考甫、王回、王韶、王无咎、吕惠卿、刘库、刘元瑜、苏轼、苏辙、郑雍、林希、梁焘、曾巩、曾布、程颢、蒋之奇、杨汲、张载、张璪、章惇、朱光庭等诸多光耀千古的人物。

    更别说这一届中有九人曾担任宰执分别是王韶、郑雍、梁焘、吕惠卿、苏辙、林希、曾布、张璪、章惇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