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越来越邪门的祖坟风水-《垃圾食品援助蜀汉》


    第(1/3)页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天佑大晋!天佑我大晋啊!”

    收到汉吴边境冲突加剧和张志威胁攻打东吴的消息,这几年来被蜀地问题弄得焦头烂额的司马炎当然是兴奋得手舞足蹈,不顾仪态的放声狂笑,晋廷群臣也是纷纷开口道贺,都认为是司马懿和司马昭的在天之灵保佑,所以才让汉军与东吴生出龃龉,接近翻脸边缘。

    大笑了过后,司马炎还又指着晋廷的司隶校尉石鉴大声说道:“石卿家,多亏了你的心细如发,察觉到伪汉贼军和东吴鼠辈盟约中的漏洞,也算准了东吴鼠辈会乘机要挟伪汉贼军,献计离间,这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局面,朕要重重奖励于你,这样吧,朕封你为领司空,加太子太傅衔,另外,再增加三百,不,增加五百户食邑!”

    “谢陛下隆恩。”

    石鉴赶紧伏地道谢,司马炎则哈哈大笑着说道:“卿家平身,对了,众位卿家,你们说朕是否应该离间遣使南下,与东吴缔结灭蜀盟约,约东吴联手夹击伪汉贼军?”

    “陛下,臣下认为不必焦急。”贾充进言道:“张志逆贼扬言攻打东吴,着急的人应该是东吴鼠辈,而不应该是我们,我们大可以静观其变,待到蜀吴彻底反目,东吴鼠辈主动求援求盟,这样我们才可以占据主动。否则的话,主动遣人求盟,不仅有辱我们大晋的颜面,还会让东吴觉得我们是有求于他们。”

    晋廷群臣纷纷附和,都认为在这件事应该等东吴先低头,这样才能结盟谈判时占据主动,司马炎听了觉得有理,便大笑着说道:“也罢,既然众卿都认为应该等东吴鼠辈先求我们,那我们就耐心等吧,愿大晋的列祖列宗保佑,让伪汉贼军和东吴鼠辈早些全面开战。”

    过于开心,在这个晚上,司马炎还接连恩宠了两个妃子,然而才刚到了第二天,司马炎就笑不出来了,因为西线那边突然送来急报,说是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发起叛变,不仅杀了晋廷的凉州驻军一个措手不及,还一刀砍掉了晋廷凉州刺史胡笪的脑袋,把凉州弄得一片大乱。

    晋廷百官也被这个突然传来的消息弄得措手不及,因为晋廷百官都非常清楚,连战连败的晋廷西线军队现在早就是元气大伤,在邪恶恐怖的汉军面前完全是连自保都难,如果再分兵去救凉州的话,自然更没办法应对来自汉军的进攻,同时汉军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大举北上,晋廷不仅关中肯定告急,凉州也注定不保。

    也正因为如此,晋廷也只好是临时改了主意,匆忙决定主动派人南下与东吴通好,准备抓住东吴与汉军交恶的机会,尽快与东吴缔结一个同盟条约,然后一边利用东吴牵制汉军,一边从中路和东路抽调军队西进增援关中和凉州战场。

    残酷的事实很快就让司马炎和晋廷群臣绝望,一段时间后,出使东吴的使者不仅垂头丧气的回到了洛阳,还给司马炎带回来了孙皓亲笔所写的退婚文书,而且晋廷使者还明白告诉司马炎,说孙皓是当着汉军使者莫声的面把退婚文书交给自己,用实际行动证明东吴向汉军求和的诚意。

    “匹夫!歹贼!竖子!”

    听到这个回报,司马炎的怒吼当然很快就在洛阳皇宫中回荡,侍侯在旁的贾充和荀勖等人也是垂头丧气,不知如何是好,惟有张华开口安慰道:“陛下息怒,孙皓退婚结交,其原因不过是害怕与伪汉贼军全面开战,让我们大晋朝廷坐收渔利,但是孙皓被迫退婚,颜面丧尽,心中肯定深恨伪汉贼军入骨,将来机会出现,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出手报复。”

    “所以,臣认为我们这次绝对不是一无所获,起码埋下了将来蜀吴反目的楔子,待到时机成熟之时,象当年的襄樊之战一样晋吴联手共讨贼军,绝对不是空话一句。”

    还是听了张华的这番安慰,司马炎的心里这才稍微好受了一些,又问道:“那下一步怎么办?伪汉贼军与东吴鼠辈的关系暂时缓和,肯定会乘着凉州叛乱的机会大举北上,朝廷现在又抽调不出象样的军队增援关中,我们当如何是好?”

    听到这个问题,贾充等人无奈,也只能是绞尽脑汁的盘算起如何应对近乎糜烂的西线局势问题,也很快就提出扩大增兵,用新兵取代老兵防御东吴,把老兵抽调到西线增援的主意,结果就在司马炎盘算此举的可行性时,近侍何融又把一道奏章呈到了司马炎的面前,说道:“禀陛下,是三州都督陈骞从关中送来的奏章。”

    还道是禀报西线战况,司马炎赶紧接过奏章展开细看,结果只是粗略看清楚了奏章内容,司马炎的脸色就彻底变了,还忍不住喃喃说道:“天要亡朕的关中和凉州吗?”

    …………

    其实司马炎完全不用这么彻底绝望,因为他并不知道的是,此时此刻的张志,其实并没有决定放弃与东吴大打一场的打算,甚至还生出了先攻东吴后灭晋的念头。

    张志生出这个念头的原因也很简单,战略时机太难得了,突然爆发的凉州叛乱肯定会大量牵制晋军的人力和物力,让晋廷腾不出手来威胁汉军的北线安全,汉军如果抓住这个宝贵机会消灭东吴,或者是夺占人口密集的建平、宜都和南郡三郡,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人力和兵员补给,同时还可以乘机把南面的武阳等地揽入怀中,把疆域恢复到蜀汉的最鼎盛时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