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工厂选址-《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第(2/3)页

    要知道二十一世纪的“超级大国”印度,统计国内文盲水平的标准还不如朱富贵这个呢。

    即便这样,印度的文盲率依然高达30%左右。

    身处十九世纪中下叶,朱富贵觉得自己不能头铁去和新中国的扫盲运动比。

    能比肩大国印度,已然心满意足。

    ……

    除了认字之外,汉语口语的传授也不容易。

    在原本的历史上,殷人的土语最终基本全都灭绝了,每个印第安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朱富贵自然也没有保护他们传统文化的心思。

    在二十一世纪,即便是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在提倡保护方言,保护民族语言。

    却不知道先辈们为了对付这些东西花费了多少心血。

    不流血的书同文、车同轨,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好在刚刚经历过龙骨飞升事件,殷人们对于学习“祖先的语言”热情很高。

    可华工内部却产生了分歧。

    分歧的内容还是关于方言的,那就是国朝正音之争。

    华工当中,以福建和两广人为主。

    闽南话、客家话、广府话,北京官话,这四者都有人支持。

    而李老太监则认为,这四个都不可取。

    尤其是北京官话,那是鞑子话,就算不是鞑子话,那也是燕逆的话!

    要说选正音,那还得是凤阳话最正宗。

    要不就选南京雅言,实在不成,万岁爷生长的老家——雁荡话也可以啊!

    这种诡异的脑回路,自然是被朱富贵当即回绝了。

    开玩笑,雁荡话就是温州话。

    如果让全国老百姓学这个,朱富贵感觉不用革命党造反,老百姓第一个把自己挂到煤山上反复鞭尸。

    经过仔细考虑,朱富贵最终还是金口玉言,直接拍板定了北京官话作为这一轮大明朝的正音。

    原因无他,未来朱富贵说不定要从后世找一些教材来用,其中也不乏音频视频。

    所以语言上最好还是和后世接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