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甘陕总督杨岳斌也是湘军一系的。 他是湘军水师的缔造者之一,在湘阴、九江、黄州、武昌等剿灭太平军战役中战功赫赫,一度与曾国藩麾下第一名将彭玉麟齐名。 在先后攻克南昌、赣州之后,杨岳斌收降太平军残军十余万,受清廷加封太子太保,一等轻车都尉,并调任甘陕总督。 毫无疑问,调任一个水军猛将去当个吃风喝沙的甘陕总督,上头是什么意思,可谓路人皆知。 无奈当时湘军老大曾国藩是个“圣人”。 给他机会他不中用啊! 彭玉麟和曾国荃都劝不动他去染指神器,更别说是杨岳斌了。 两江总督(曾国藩·湘军)、江苏巡抚(李鸿章·淮军)、江西巡抚(刘坤一·楚军)、湖南巡抚(李瀚章·淮军/王文韶·湘军)、四川总督(骆秉章·湘军)、甘陕总督(杨岳斌·湘军)、闽浙总督(左宗棠楚军)…… 在如此大好形势下,曾国藩却不肯登高一呼,反而钳制友军,并带头裁撤部分湘军以表清白,可以说是“圣人”名至实归了。 这里头固然有清廷拉拢分化,以及杏贞权术拉满的缘故,但后世《辛亥革命军奉天讨满檄文》中“曾胡左李,以本族之彦,倒行逆施,遂使虏危而复安,久留不去,此实孝孙之已醉,非逆胡之可长也”的评价,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的。 曾圣人如此高风亮节,杨岳斌也只好把十余万太平军降卒全部含泪打包卖给李鸿章,然后带着心腹兵马十个水师营前往西安赴任。 在赴任途中,恰逢僧格林沁战死,清廷连忙下令外军进入河南平捻。 其实当时清廷是不太敢让兵多将广,威望中天的曾国藩来的,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李鸿章。 不过后者直接窝在苏州称病拒旨。 清廷想到的第二个救星也不是曾国藩,而是正是半路上的杨岳斌。 杨岳斌当即表示,自己心系朝廷,仅仅是去河南剿捻怎可安心? 他奏请解除陕甘总督之职,要帅兵入京勤王,再不济也要来近畿保我大清太后和皇上二圣平安。 爱看《三国演义》的杏贞,也不知道在看到这份奏章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联想。 年轻的寡妇太后、幼帝、交横跋扈的陇凉地方军事大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