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本公没有走向印度,印度却向本公飞奔而来。” ——《大明唐国公李鸿章日记手稿德武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当鹧鸪舰队在开普敦港西北200公里,一处被称作埃兰兹拜的偏僻海岸登陆的时候,李鸿章和郑保国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前进在进攻印度总督府正确的道路上。 实际上,尽管情报显示,英属开普敦当局文恬武嬉,全都忙着捞钱,当地驻扎的英国正规军仅有一千人,其余都是民兵和黑人仆从军,而且开普敦总督亨利·巴克利爵士更是忙着处理自己与黑人女佣剩下的混血女儿被欧洲大家族的正牌妻子发现的丑事。 但是李鸿章最终还是决定,首战避其锋芒,从比较偏远的地方登陆,站稳脚跟再做图谋。 这主要是因为,相比海战,李鸿章还是对于陆战更有把握一点。 他原本打算炮轰印度东海岸,过一把列强叩关的瘾,靠的是对于郑保国提督的信任。 但如今,分不清他是菜还是忽悠的情况下,李鸿章还是决定由自己亲自指挥与英夷之战。 如此,自然是以陆战为宜。 老迈的李音书不顾八十岁的高龄,担任向导,指引了这么一处绝佳的登陆地点。 在很多年前,李音书和一些华工被装船送往开普敦建设一处炮楼。 帆船遭遇风浪,被迫停泊到了埃兰兹拜的一处岙口之中。 李鸿章觉得,如果郑保国老将军有李音书一半老马识途的本事,自己前往印度之路也不会如此艰难。 登陆的过程还算顺利。 南唐的舰队规模相当大,与大明以前的移民运输船队差不多,但是南唐方面显然没有大明移民局的规划调度本事。 无码头登陆,这在战争学中一直是一项技术活儿。 南唐方面根本玩不明白,反倒是郑保国老将军因为长期运送海象肉,对此有些心得。 最终,登陆和搬运辎重花了整整两天时间。 好在埃兰兹拜海岸低处北方非洲高原南麓与西南低地交汇的地方,尚未得到英属开普敦当局的开发与重视。 所以南唐军民安营扎寨并没有遭到骚扰。 此役李鸿章将自己的老家底全部带来了。 其中,李鸿章同胞亲弟李鹤章所领亲标营3000人,清一色的德武二年制步枪,全套大明防弹衣盔,并配备有明德合制的友谊快炮20门,铁浮屠重型坦克10辆,花机关枪1200把。 四大主力: 刘铭传领铭字营7000人,配备明呲花2.0,少量配备防弹衣,快炮50门,三轮摩托300辆,汉骑坦克50辆,铁浮屠坦克15辆,花机关枪3000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