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各路客人-《特级厨师》


    第(2/3)页

    他也算是开创了国内中式快餐的先河。

    看他外头喊的名号就知道了,‘打造一流的中式快餐店’,以此叫板洋快餐。

    杨振腥人在后厨开始忙活着开业后迎宾的第一桌菜。

    店里的包间里,杨兴盛陪着几位领导和老师傅正在聊。

    “东兴楼的曲师傅体可还好?前些子去邀请怹,是子骨不便。”

    王师傅点零头,感慨的道:“毕竟也是年纪大了,行动不如年轻的时候那么利索,都老啦!”

    陈会长哈哈一笑,道:“您这么大一伙子怎么还自己老呢?我刚看您上楼梯‘噔噔’的相当有劲儿啊!”

    “陈会长又拿我开玩笑!要真是伙子那还好了呢!”

    闲聊了几句,跟第一次见面的几位师傅经理熟悉过后,话题开始变得深入起来。

    王师傅感慨的道:“您家孙子可真是成长惊人!我还依稀记得您老店刚重开的时候,您孙子跟另一位伙子比试刀工那稚嫩的影。

    一转眼的功夫,这才多少子?已经能站在了头炉的位置,可真了不得!”

    京城烹协的段会长也十分感慨的:“可不是!前年比赛的时候我就觉得他进步十分快,真没想到会这么快,头年不还在国外拿了大奖回来?”

    作为当时比赛的引荐人,中烹的陈会长笑着喝了口茶。

    虽然没话,但脸上的得意劲儿谁都能看出来。

    杨兴盛听着众人夸奖自己孙子,心里高兴,但嘴上却道:“您几位太夸了,进步是有,但还远远不够,想要跟在座的师傅们比,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听了这话,所有师傅都点零头,没有人自谦的话。

    不是他们目中无人或者喜欢听恭维。

    在座的哪一个不是已经从业三四十年以上的老师傅了?

    可能最年轻的泰丰楼李师傅差点,到现在也就二十多年。

    但人家能作为泰丰楼重新营业时的牵头人就足以明很多问题。

    更别人家还在1986年第一次为国家捧回了国际烹饪大赛的金牌和奖杯。

    正阳楼的郑老板看到话题似乎停了下来,打趣道:“杨老板,以后咱们都在前门开店,可就是竞争对手了,回头您可要手下留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