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皓,便且一试-《盛世黑手》
第(1/3)页
杨皓当然想到了。
他笑着摇头说:“那是因为大用这活字印刷的基础,还没准备好。”
活字印刷从宋代就被发明了出来,为什么却一直不得重用?
有人说活字印刷字迹不清晰,所以没人用。
但一开始印版印刷也未必清晰。
要真是活字不清晰。那样的问题极容易解决。调整平整就是了。
至于上墨的问题,更是想都不用想,直接就用制作印版的木料做活字不就得了?
活字印刷一直得不到重用的原因,一个是因为这会不管是用什么工具,都只能一张一张纸拓印的。
活字,最多就是节省制作印版的时间。但在拓印时却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
活字可以反复用,但印版做出来后,不是也可以长期保存?以后同样可以再版,那是印刷商的固定资产。
所以用这个节省成本的理由让印刷商改用活字,理由还不够。而且,用活字虽能减少制作印版的人力和成本。
但也会对人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会因此提高成本。
试想一下,用了活字就必须请真正的读书人来校字——不认得所有字,怎么将字找到?
这就至少需要两个读书人,一个找字,一个校对。
不然就没有效率。一旦出错,还说什么节省成本?不亏个底朝天就不错了。
这是一个长期的活,需要两个读书人?读书人金贵得很啊,有几个读书人乐意给商贾打工?
捡字和校对,找人做容易与否且不说。
且说找到了,工钱大概也不会低。
为支付这个读书人的工钱,未必会比制作印版的开销少。甚至可能会更多。
用印版就不一样了,随便找个会雕刻的,跟着字的笔画刻好就行。根本不需要他认不认字。刻好之后的,以后也不有需要校对之类的麻烦。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活字固定的原因,活字之间会留下一点空隙,同样大的字,就是要比印版印刷更加耗纸张。
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不将字缩小一些?
又不是黄皮盗版书,字印小了,让晚上只能点豆粒大油灯的勤奋学子怎么看啊。
所以字的大小,在买书的人眼里,是书本是否精致的关键因素之一。
也就是说,字绝对不能小。
而着就又引出一个问题:纸太贵了。
杨皓觉得,活字印刷出现后几百年一直被束之高阁,根本原因是没有能让它发挥作用的基础——机械化。
至少是半机械化。
只有当活字印刷极大提高了印刷效率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真正将印版排挤出去。
机械化?
在大唐,这概念甚至还没开始形成。
李承乾一心想做好这事,听杨皓那么说,忙追问:“你所说的基础,是指什么?”
“真正提高活字印刷的效率的技术。”
“术?”李承乾捉住了重点。
杨皓点头说:“术,与道一样,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点一点积累。而且还要在交叉……行业之间彼此配合。”
能实现机械化所必须的行业和学科,现在连概念都还没出现呢。
看来,想让李承乾做这件事也是难。
“既然知道为何,相必也知道如何解决!还请六郎教我。”
杨皓犹豫了一下,摇头说:“知易行难啊,乾小郎君。不说皓只知道其皮毛,便是通晓所有,当下条件也难以做出来。”
李泰抢在李承乾面前说:“若是我大唐没有条件。其他地方更不可能有,你在何处知晓这东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