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王对王-《明末之兴汉》


    第(2/3)页

    眼见杨嗣昌在崇祯面前大出风头,阁老们一点嫉妒的心思都没有。都到如此地步了还争个屁的宠啊,谁有本事谁上,这个阁老的位置让出去都无所谓了。

    “既然如此,兴汉军归顺该是怎么个章程?”崇祯还拿不定该如何对待兴汉军,需要大臣们给个主意。

    “皇上,兴汉军虽然顺服,但是是否愿意投效朝廷我们还不确定。为朝廷脸面着想,我觉得还是应该先派个人前去见一见这个鲁若麟,弄清楚他的意思。如果确定他有意归顺朝廷,我们再定下章程。兹事体大,马虎不得。”

    首辅刘宇亮还是老成持重些,给出的建议也很合理,崇祯难得的给了他一个笑脸,点了点头。

    “那依阁老之言派何人前往比较合适?”崇祯接着问道。

    “为表朝廷重视,此人必须是朝廷重臣,有临济决断之权。而且必须足够机灵,即使招安不成功,也不能得罪兴汉军。具体人选还请皇上定夺。”刘宇亮划定的人选条件得到了崇祯了认可。

    “杨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崇祯对杨嗣昌还是很偏爱的,直接就让他来推荐。

    要知道崇祯是将杨嗣昌当做未来首辅的,对他的期待非常高。这次收编兴汉军可以说是毫无风险,只要操作的好,必定是大功一件,可以增加杨嗣昌的声望,对以后的施政也很有好处。

    杨嗣昌略微沉吟一下,说道:“臣推荐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陈新甲。陈侍郎雅有才,晓边事,曾巡抚宣府,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就依爱卿所荐,让陈侍郎去兴汉军走一遭。”崇祯对陈新甲也有些印象,算是有些才能,便点头认可了。

    “军情紧急,而兴汉军所在济州岛路途遥远,臣恳请皇上可暗授陈侍郎圣旨,一旦兴汉军同意归顺,则当即收编,驰援京师。”杨嗣昌可等不了来回几趟折腾,这种事情尽早确定为好,说不定在鞑子出关前可以调兴汉军前来助阵。

    “这个……”崇祯没想到杨嗣昌如此心急,眼神转向了刘宇亮,毕竟刘首辅主张先探探口风的。

    “事权从急,臣认为可行,只是究竟该授予鲁若麟何等官职还请皇上定夺。”刘首辅一点都没觉得被杨嗣昌驳了面子,颇有点唾面自干的风范。

    崇祯稍微思考了一下,“那就加鲁若麟为辽南总兵、都督佥事、加授龙虎将军,总领辽南兵马抗击鞑奴。让陈侍郎给鲁若麟带话,只要他击退鞑奴守住辽南,朕不吝以爵位赏功。”

    这些官位看起来很威风,其实真正能够指挥的还是鲁若麟自己手下的兵马,不过是一些虚名罢了,朝廷基本没有付出什么代价。

    “臣领旨。”杨嗣昌见皇帝采纳了自己的意见,也非常高兴,立即草拟圣旨,确认无误后盖上玉玺,再由六科审核无误后,就具有了真正的法律效力了。

    六科对于皇帝和内阁一致同意的事情也没有耍什么幺蛾子,直接备档通过了,并通知陈新甲领取圣旨前往兴汉军传旨。

    回到家中的杨嗣昌立即召见了陈新甲。

    陈新甲对于突然得到这样一个任务也是一头雾水,接到杨嗣昌的召唤,连忙赶到杨嗣昌府上打探内情。

    陈新甲原本在家守丧,是得杨嗣昌推荐才夺情回朝任职的,可以说是杨嗣昌这条线上的人,所以杨嗣昌才会推荐他接了这个十拿九稳的差事。

    杨嗣昌直接将陈新甲带到书房,面授机宜。

    “长寿,此次前往兴汉军说服其归顺事关重大,一定要慎重对待啊。”陈新甲是长寿人,所以杨嗣昌直接以籍贯称呼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