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小胜一场-《明末之兴汉》


    第(1/3)页

    去探望民夫营地的时候,听到陈新甲是大明朝廷的兵部侍郎,很多百姓连忙给他磕头请安,这令陈新甲的心情好了不少。

    起码这证明大明朝廷的威信还在,百姓也非常认可。对此王大海,甚至是鲁若麟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兴汉军建立的时间太短了,声望值还太低了。比起两百多年的老字号王朝大明,兴汉军的底蕴还差得远。

    哪怕是这些民夫还在兴汉军手底下讨生活,对于泱泱大明还是从心底里有着敬畏,绝不是兴汉军一时的教化就可以改变的。即使是军队里,保不住也会有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没有显露出来。

    毕竟大明的体量在那里,兴汉军现在顶多算个小虾米。

    陈新甲并没有在民夫营地多做逗留,本身他就不太喜欢与这些泥腿子们在一起,如果不是为了探查兴汉军的情况,他根本就不会踏足民夫营。

    见识了南关城墙的高大、坚固,还有那些精锐的士兵,陈新甲也认为鞑子想要攻破南关再占辽南只怕会很困难,这让他对说服兴汉军归顺朝廷有了更大的期待。

    看到了自己想要看的东西,陈新甲立即返回旅顺,时间紧迫,他想尽快去济州岛与鲁若麟碰面。

    在回去的雪橇马车上,周经历突然提到了一个问题,让陈新甲起了兴趣。

    “大人,您发现没有,这兴汉军的军营和民夫吃饭的食堂中,吃的最多是玉米、红薯和土豆这三种食物。”

    “哦,这个本官倒没有注意,有什么说道的吗?”陈新甲好奇的问道。

    “听说这三种食物都是从兴汉军那里流传出来的,现在不但兴汉军在种,朝鲜和江南那边也有大量的人在种。最主要的是,这三种作物的产量听说非常惊人,否则兴汉军也不会把他们当做主食了。”周经历明显是先前有过了解的,才会知道这么多的情况。

    “非常惊人?亩产能够有多少?”陈新甲对玉米、红薯和土豆也不是一点都不知道,京师偶尔也会有人贩卖,陈新甲也曾吃过一些。

    “听说如果照顾得当,玉米亩产可以有一千斤,红薯和土豆更惊人,亩产有两千斤。”

    周经历的话让陈新甲一惊,随即摇摇头说道:“不可能,朝廷也曾大力推广过这些作物,只是效果差强人意啊。”

    “那是因为耕种不得其法,各地官府推广也不是很得力。南方那边现在种植这些东西的地方越来越多了,产量就很不错。”

    “难道是因为这些作物不适应北方的气候?”陈新甲最近两年一直在巡抚宣府,重心一直在兵事上。而且宣府是四战之地,时常受到鞑子入侵,根本无法安心农事,所以陈新甲对于新作物的推广不是不尽心,实在是力不从心。

    “那倒不是。主要是北方连年饥荒,加上战乱不断,好多朝廷发下去的种子最后都被吃掉了,根本就种不起来。而且以前种子的价格也很贵,朝廷不发下去的话,那些地方官是舍不得买的。”周经历苦笑着摇摇头说道。

    如今北方不仅有流民、鞑子,还有遍地开花的土匪、强盗、乱兵,想要安安稳稳的种地都比较困难了。这世道一乱,再好的作物也没有人种了。而且大明如今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收获的粮食再多农民也得不到,在北方推广这些作物也就成了奢望。

    更有甚者,一些目光短浅之徒希望通过灾害掠夺财富,低价换取农民手上的田地,对于高产作物的推广更是百般阻扰,反正他们也不缺粮食吃,更是加大了推广的难度。

    这些人以前就是通过这样的手段积累财富,只是这次估计要玩脱了。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已经不准备把自己饿死了,他们聚众造反,不但将这些富户的钱粮抢走了,顺便连他们的命也一起收走了。

    陈新甲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道,心中充满了无奈。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却因为朝廷权威不再、钱粮不足,生生的被搁置了。

    “这些东西是什么时候开始在江南种植的?”陈新甲问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