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7章两难-《北雄》
第(2/3)页
这种感觉他太熟悉了,少年时在洛阳的时候,孤立无援之间,常常需要自己开解自己,才不至于留下太多心结。
所以每遇挫折,他都会反躬自省,旁人为何会如此待他,是他自己做错了什么吗?自己若是没错,错的必定就是旁人了。
搁在后来人眼中,其实就很明白,这是一种受害者心理在作祟,于是便诞生了许多反思怪。
长孙无忌因为少年时的遭遇,留下了心理阴影,所以他才会对那些族人“念念不忘”,找到机会就想扎上两刀,求的其实是个心安,而非是仇恨使然。
不然以他的才能和自负的心态,又怎么会跟族人闹到如此不可开交的地步?那不是能用一句心胸狭窄能够解释的了的。
而且他也很是委屈,当初和叔父长孙顺德翻脸,还是因为妹妹的原因,妹妹现下却来责难于他这个兄长,连忘恩负义这样的话都说了出来。
他们兄妹是一奶同胞,什么事不能好好商量?舅舅对他们有着养育之恩,你记得清楚,难道我就都给忘了干净?
为什么不能听他多解释几句?
天下大势滚滚向前,朝野内外一年一个光景,明君在位,众人归服,可朝中还是免不了明争暗斗,与人周旋之上,他这个兄长难道还比不上你一个深居府中,不问世事的女子?
所以问题就又回来了,皇帝看上了他哪一点,才会如此重用于他?
在这件事上他该怎么做才得皇帝心意?
夜色渐浓,书房中点起了灯火,长孙无忌也未察觉,脉络正在他脑海中变得愈加清晰。
楚国夫人府对他的仕途或有助力,却绝对不是主要原因,皇帝会把他放在大理寺卿的位置上。
一个应该是因为他做过长安令,办过几次大桉,都办的周全,谈不上不畏权贵四字,只能说分寸把握的很好。
大理寺卿正,严刚可畏者可以居之,但审理官员,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一个分寸的问题,他长孙无忌缩表现出来的才能是非常合适的。
二来那时他受了叔父一党的攻讦,很是狼狈。
天策府的那些旧人袖手旁观,当初作为秦王的舅兄,他和房乔等人不一样,大家也就不曾深交,到了关键时刻,那些人撇清还来不及,就更不用提出手相助了。
无依无靠……岂不正合刀斧之用?
想明白了这一层,长孙无忌眼前已是豁然开朗,如果他在当前之事上徇私,毫无疑问,必受其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