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迎面而行的双方(五)-《革清》
第(3/3)页
三个大营没有集结在一起,而是向着不同方向摆开阵势。
霍崇在第歼灭登州镇总兵那次战斗中留守在淄博,只是看了战报,主持了战后总结会议。
此次算是霍崇第一次指挥万人级别规模的战斗。眼瞅着对面清军整齐的阵列,刀枪步兵、弓箭手、火枪手整齐排列。
骑兵队在侧翼准备。那些盔甲鲜明的军官们在军中醒目位置。光是看,还真感觉对方挺有威压的感觉。
这边霍崇的军队里面的组织就简单的多。四千火枪队,四千长矛兵。尤其是这四千长矛兵还是那帮新来的,霍崇也不指望他们冲锋陷阵,他们能够在战斗中稳稳当当站好,作为四千火枪队与八百火炮手的活动拒马工事就好。
至于八百火炮手,则是16人一个炮组,构成的50个炮组。
每一个炮组都负责一门三斤炮。此时霍崇还没搞出来蒸汽机,没办法用高炉冶炼铸铁。铸铁与清代冶铁炉冶炼出来铁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流动性。
铁水流动性不足,直接导致了浇铸出来的火炮的密度不均匀。
哪怕是同样的厚度,火炮自身密度不均匀就会产生很大的内部应力。火药燃烧之时,炮膛内部承受到巨大压力,内部应力的作用下,很可能直接导致火炮自己炸膛。
这也是霍崇听过的讲座里,那些战史专家的评价。其实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与英军之间的火器本身没有出现巨大代差。但是英国工业实力让英国解决了铸铁问题,造出来的火炮在同样口径下,重量轻得多。使得英军可以行动速度比清军快得多。
另外就是英军火炮轻便,炮管厚度自然薄了很多。炮管薄,意味着散热快。清军火炮打几炮就得停歇十几分钟散热。英军则可以几分钟内就充分进行新一轮的射击。
同样数量的火炮,英军的使用效率又比清军高得多。
加上英军火炮的炮兵射击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比清军更是高明的太多太多。不说别的,当时英军炮兵指挥可都掌握了从死敌拿破仑那边学来的‘拿破仑射击参数’。
没错,拿破仑在成为皇帝之前,就已经是一位出色的炮兵专家。针对炮兵做出了许多射击技术的创新。
虽然霍崇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装备,但是霍崇相信,自己这十六人一组的炮队起码比满清的炮兵要先进的多。
就在此时,清军的步兵们随着号令开始进发。霍崇所在的位置乃是河南总兵的正面。就见参加过之前战斗的老兵们一个个握着火枪,精神焕发。
而那些新来的山东民众就没有这样的勇武,即便没有惊叫,没有逃走。从他们身上依旧能感受到强烈的不安。
就在此时,霍崇这边的十五门炮开始轰击。这下,山东老乡中终于传出了低声的惊呼。
这沉闷的炮声带来的压力,可不是那些春节的炮仗能比拟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