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云阳迎敌-《南朝枭雄传》


    第(2/3)页

    刘普哼了一声,总算是给了外甥一个面子,不再说话。

    韩端又道:“韩氏宗祠之事,眼下说还太早了些,不过石塘韩氏最亲近的和我都已出了五服,分宗而祭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刘普沉默了一会,叹息道:“韩家的事情,还是你自己拿主意,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一句,疏远可以,但千万别反目成仇,否则日后就会成为天下人之话柄。”

    “阿舅说得是,我记下了!”

    韩端嘴上这样说着,心里想的却是日后如何削弱宗族在百姓中的影响和控制。

    ……………………

    会稽逐渐走上正轨之时,卜僧念所领左路军也攻下了义兴郡治阳羡县(宜兴)。

    西晋太安二年,阳羡人周处长子周玘三兴义兵,晋王朝为彰其功,划阳羡、国山、临津、义山四县置义兴郡,后又增加永世、平陵、绥安三县,共辖七县之地。

    义兴因周玘而得名,但义兴周氏却最终落得个灭门的下场,至今连坟茔都看不到一所,反倒是陈庆之这等出身寒微的庶人,却在他的老家国山县留下了一座极为庞大的陵墓。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思忆白袍将军,至今令人神往!”

    站在陈庆之墓前,左路军前军军帅蒋发悠然叹息,然而卜僧念一句话,却让他仿佛岔了气一般难受。

    “谁知道他那些战绩是真是假呢。”

    蒋发转过头来,颇有些不爽地问道:“总管此言何意?”

    “难道我说的还不够清楚?”

    “陈庆之领七千将士北上,回来时却孤身一人,七千将士无一生还,就连他自己也是装扮成僧人才得以逃脱,他在北朝时的战绩,又有何人能够佐证?”

    “那……这歌谣,难道也是他自己编造的?”

    “小儿传唱之曲谣,若你舍得花钱,也可以编些出来,包管能传遍南北。”

    卜僧念沉声道:“你从军也非一日两日,难道不知南朝士卒对上北朝军士,一对一都难以取胜,更何况七千对数万、数十万?这种离奇之语你也会相信?”

    蒋发还是不服气:“正因为此,方才显出他的领军之才啊!”

    “那他回来之后,梁主为何不令他领兵北伐?陈庆之真有这么大本事的话,北朝早就不复存在了。”

    “好了,智者自知,不要再说了!”见蒋发还欲争辩,卜僧念连忙摆手制止住他。

    正在这时,一名士卒匆匆奔来,拱手低声禀道:“总管,建康邦谍司派人前来,说有紧急军情。”

    “快带他上来!”

    左路军拿下义兴已经数日,卜僧念之所以还在此地停留,就是担心建康陈军走破岗渎转丹徒水道,断了自己的粮路,如今听说建康有信,他的神色一下便凝重起来。

    不多一会,军士便带着一名三十来岁、身着青布短褐、头戴竹笠的粗糙汉子走了过来。

    “见过卜总管!”那竹笠汉子也不报上自家名字,只是躬身拱手一揖。

    卜僧念知道这些邦谍司的邦谍为了隐藏身份,一向不在人前显露名姓,因此也不在意,只是沉声问道:

    “可有信件呈上?”

    竹笠汉子回道:“一路上关津盘查甚严,故而并无书信,只有口信。”

    “八日之前,陈国扫地为兵,强征建康周遭丁口五万充任军士,以中军左右卫一万人为主力组成援军,前日已经封营,估计最晚不过明日便会发兵东下。”

    六万人马,听起来兵马众多,但其中大半都是新卒,不足为惧,卜僧念略作沉吟,问道:“可知援军主帅是谁?”

    “主帅乃陈国前会稽太守、护军将军沈恪,副将乃巴山太守萧摩诃。”

    听说是以前的会稽太守沈恪,卜僧念便少了几分轻视。

    这些前朝老将,陈国的开国功臣,没有几分本事,多半也活不到这个时候。

    不过,这沈恪自起兵助陈霸先争夺天下以来,至今并无多少拿得出手的战绩,在会稽任太守时,更是对镜湖之中的水贼也束手无策,因此卜僧念并不觉得他能对自己造成多大的威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