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阴谋与阳谋-《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2/3)页

    之所以加入一进会,是因为这是个韩人组织,在法治纪律松散的晖春,加入它至少在政治地位上有了保障。但正因为人在组织内,他对于东北发生的事件有着清醒的认识----张作霖控制东北的步伐越来越大,动作也越来越稳,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一进会马上就会面临着是俯首听臣还是站在对立面的问题。

    日本人也在渗透,但终不如自治政|府来得光明正大,他们还要顾忌着影响不是?少帅的条令一发,所有晖春的军政机关都忙碌起来,当天晖春的大街已经出现全副武装的军人和警察在巡逻。有眼线回报说,地区警察局连日来人员进出不断,里面的灯在夜里也没有熄,听说矛头直指一进会。

    只要不傻,就知道先避其锋芒为上策。所以,陪着小心,他对他的头子朴承正的意见做出生平第一次反对:“少帅来势甚猛,我们是不是先避避风头?”

    可是朴承正认为,这正是中国政|府想要的。如果己方雷声大雨点小,如此轻易地认怂,后来再和他们混的人就不会多了,这是从侧面认可政|府的权威性。所以,这个时候,正是把事情做大的良机。只要搞大了,日本主子一定会适时地提出关切,那时一进会北垦支部就可以作为主事人的身份和政|府谈判,结果或有大逆转。

    远东这么大地方就是这么丢的,图们江南面一些地方也正是这样获得的…屡试不爽啊。

    所以张汉卿头天下午发布政令,第二天早晨一进会就向他送来了一份大礼:超过一万人的韩人垦民在次日早晨浩浩荡荡向晖春城进发,他们要面呈少帅,要求韩人自治,并取消在他们垦荒的土地上纳税!

    按照晚清及民初政|府对待民乱之正常步骤,朴承正计划着这位少帅公子一定会亲自上门,然后“有理有利有节”地以天朝上国之气度为准绳,居高临下地驳斥他们的胡闹之举,然后在声色俱厉中一转态度,表示对他们“合情合理”的诉求会“斟酌考虑”,许以好处,给予甜头,换来自己名义上顺眉顺耳,其后便是皆大欢喜的“妥善处置”…

    以他对中国官场的了解,大家一向都是这么做的。

    可是他永远想不到,张汉卿从骨子里不是官场出身的,他最大的头衔,其实只是工厂里一名中层的骨干,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个愤青。

    所以注定他的那一套在事实上行不通。

    这么多的人同时出现,一年一季的夏粮也没有人有心收割了,路上黑压压的人群已经让祖辈没见过多少世面的老百姓有乐子可看了。

    这些韩人垦民据说是要到晖春搞什么抗议,路远的从夜里就开始出动了。政|府分得土地,普通东北老百姓是很高兴的,所以对他们这些人这么个搞法赞同的并不多。种粮纳税,从古到今莫不为是,想不纳粮,哪个政|府会同意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