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军旗只是一面旗帜,充其量是一个部队的象征,可是整个日本军队都把军旗看得很重,比部队的一切都高贵。要是说起原因来,还要说是日本军统教育的结果。 “记得在我幼年时代,只要一有陆军的军事演习,母亲总是背着我,跟在邻居的后面一起去观看,去参加欢迎式,从不敢怠慢。当明晃晃的刺刀伴随着用黑布包着的军旗从眼前走过的时候,母亲和邻居们都一齐下跪叩拜,流着眼泪目送军旗走过。 直到今天,每当我看到军旗的时候,还是不由自主地把头往下低,这恐怕也是被那个时代熏陶的结果。那个时候军国主义的调子吹得正响,我们这些人就是在那种环境里被驯养出来的。 可也是,3岁时所接受的教育和熏陶,事过60多年仍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想抹也抹不掉了,想一想真令人可怕。” 面对越来越小的包围圈,麻生并不惧怕,他反而很淡定地安排了焚烧军旗的仪式。对了,他们不叫焚烧,叫“奉烧”。 本来军旗奉烧的正规步骤是四步: 旗手持旗,在护旗手的护卫下登高,除旗手护旗手外全部队官兵对军旗行军礼; 旗手收卷军旗将军旗交给部队指挥官; 由部队长亲自把军旗放入奉烧台安置,然后全部队官兵向军旗致敬; 部队长亲自点火,部队全体官兵向军旗致敬至火灭为止。 可是由于旗手已经无法履行任务,而人民军正在外围交战,无法让全部军队从容敬礼了,麻生决定,只限圈内人处理。 他指定一名少佐为护旗手,取下旗面。 军旗的长节可以缝上写有部队名称的旭日旗,但旗面不是军旗,这串节穗才是,因为它由天皇亲赐。旗面实际是个无所谓的东西,只是标识军旗所属部队的作用。本来行军中会用防水布套包好作妥善的保护,因为号令无法有效传达,这才使军旗得见天日。 没有奉烧台,麻生等几个人跪坐着围着它,当作一个假想的灶台了。其它的日军也停止了交火,开始安静地围成一圈,庄重地敬行军礼。 “小官,小官,你马前是什么?一闪一闪,一飘一飘,那不是征伐朝鲜的锦旗吗?征呀征,征到底,伐呀伐,伐到头…”麻生泪流满面地唱起这首歌,伴随他的,是旁边帝国军人的戚戚声。 这首歌大概是明治十年前后流行于日本的,算作最好的军旗之歌了。从歌词中不难看出,当时的军人是多么狂妄,多么傲慢。在征伐东亚的军旗下,那些幼稚而浅薄的军人们开始蠢蠢欲动,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令人恐惧的侵略潮流… 只是,要亲手毁掉它,这局面与这歌词显得十分不搭调。 “啪嗒”一声,作为最高指挥长,麻生亲自点了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