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异变-《平原农场主王振》


    第(1/3)页

    看到河道,王振小心翼翼的走下河道。

    河道很低,就显得岸边很高。

    只有夏季或秋季的时候涨水的时候,水位才能与河岸平齐。

    而这个地方的水位平时都是小孩膝盖深浅,再加上水平面并不宽,自然这个地方就成了人们过河的一个好地方。

    下了河道,王振踩着垫着的土胚,一个连跳就来到了河对岸。

    “走小道那?还是走麦地那?”

    站在路边,王振沉思到。

    小路是指地边人们为了上地而走出的那种小道,这种小道很常见,基本每家的地头都相连,但无论小道怎么走,最后都会和地边的大路相连。

    因此王振如果要上大河的,可以顺着小路走到大路上,然后从大路走到大河。

    这样的话,就要走很多的弯路,毕竟那些小路都是弯弯曲曲的,没一条直的。

    不过,王振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走麦地。

    罗家湾的地理位置是和大河是平行的,所以如果走麦地的话,就相当与走直线,大概只需要走六七百米就可以走到大河。

    想了想,王振还是决定走麦地,因为这个时候的麦子并不怕踩,更因为他想要省点事。

    想通以后,王振就顺着麦地走了起来。

    走在麦地里,王振注意着脚下,希望自己尽量的不要踩到麦子。

    此时,因为是冬天,麦地里的麦子现在才大概十厘米高,王振走在中间,时不时的就能在麦地的某一处发现一两棵荠菜和苋母叶。

    荠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遍布全世界。其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

    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

    在农村,人们多数都是用荠菜来包饺子,记得王振还小的时候,一但等到初春,荠菜生长旺盛的时候,那些大人和小孩就会东一群,西一伙的拿着铲子和篮子,到处挖荠菜。

    至于苋母叶是农村的叫法,在其他地方的叫或者学名,王振就不清楚了。

    他只知道苋母叶与萝卜叶相似,表面有微刺,也是人们很喜欢的一种野菜。

    看到野菜,王振虽然很想弄点吃,但是却并没有动手,因为他现在的目标,可不是挖野菜。

    几百米的路程转眼就到,在这期间王振路过了两条大路,三块地。

    农村的地大多是论块的,这一块是多少,那一块是多少,每一块地的地头,都会有相通的路,路边有些地方还会有一些区分的小沟,那是用来排路上的积水用的。

    来到大河,王振只见到一道几百米的白练从眼前流过。

    大河的起源是那里,王振不知道,流向那里,王振也不知道,他只是偶尔听村里说,河水似乎是流向那个江的。

    大河很宽,大概有几百米,是属于一个沙河,有深有浅,深的地方,人下去露不了头,水浅的地方,只到膝盖。

    另外流水很急,也很清,清澈的能见到水下的鱼,急的地方能把人冲走。

    在河的对面,有很多沙滩,还有草原。

    河这边也有,不过是在南河那里。

    那里也有大片的草地和沙滩。

    沙滩很常见,草原这些也不是蒙古那些地方的专利。

    河那边的沙滩是处于河的中央,只不过河水不涨的时候,河道是在这边的,所以另外一边就行成了沙滩。

    南河那边跟这边相反,河道是流那边的,所以在南河这边也形成了沙滩和草原。

    这就是所谓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河水的流向不定,所以常常造成这三十年可能这边是从河东那边留,河西形成沙滩,下三十年就可能河西那边留,河东形成沙滩。

    大河的河水也是那样,一段是从东边留,流到下一段是从西边流。

    从东边留的,西边形成了沙滩,从西边流的,东边形成了沙滩。

    从王振站的地方往河的对岸去看,明显能看到一大片的沙滩和草原,沙滩的形成是因为上游的水带过来的,可是草原的形成,王振就不太清楚了。

    从王振有记忆的时候,在河的中心那里就有好长的一片草原,大概有几十亩左右,因为是在河心,所以就造成了草原的西边是水,东边是沙滩。

    一到了夏天,罗家湾的那些养有羊,牛的农民就会在农闲的时候,赶着牛羊淌水来到河东的草原上放牧,甚至是其他村庄的人也常常把家中的牛羊赶到河东来。

    草原很大,每个村的牛羊并不多,根本不用担心草会吃光。

    那些放牧的人们多数为了方便,都会把牛羊自由的放在那里吃草,然后下水洗澡。

    水性好的甚至还可能去摸点鱼虾,带回家给小孩沾沾腥。

    王振家早些年的时候,也养过了几头羊,那些时候,一到了暑假的时候,就是王振放羊的时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