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等待战争的人-《革秦》
第(1/3)页
夜,躺在柔软的麦秸堆上,李斯难有睡意。
他想了很多,大多是胡思乱想。
他知道自己的猜想大部分都是错误的。
对于那位素未谋面的秦王,他承认,自己之前的猜测,可能过于简单了。
不只是小看了那位秦王,还小看了如今的秦国。
如今的秦国……农会之中,人们应该说是富庶的。
这种富庶,不同于过去李斯认知之中的任何一种富庶。
他们就是单纯的种地、单纯的纺织、单纯的冶铁、单纯的圈养牲畜。
单纯的不能再单纯了。
按照李斯过去的经验来看,这样的不去参与到政治活动和国家给与的利益活动,也不去向外掠夺别人的积累,是根本不可能富裕起来的。
因为土地产出是有限的,因为牲畜的生长和繁殖都是需要时间的,因为纺织,从原料到成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需要消耗精力的。
家庭式小作坊,哪里有那么多的人呢?
家里即便是有二三百亩地,一夫最多也就是耕种四五十亩地吧。
再多一些,需要雇佣三人帮耕。
用上铁犁牛耕自然是会快一些,可是寻常人家里用得起吗?
一口牛在楚国卖三千钱,在秦国也不会有太多的偏差。
等闲人家,拿出一百钱便已经是竭尽所能了吧?
秦国的税又很重,庶民能够攒的出一口牛吗?
铁器也是贵的。
即便是秦人这里便宜了,这等消耗品,小民真的舍得用吗?
可现在,他们就是这样的富裕起来了。
根本就违背常理,根本就不合理!
这一切的改变,以李斯的眼光,他看得出来的。
一切的改变都是从所谓“农会”开始的。
这个“农会”,是将没有资本的庶民集结起来,集中其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地规划不同种类人口的用途,从而叫体力更强的丈夫人人配上耕牛、铁器,以此提高耕作的效率和最大化的利用这些人口的体力优势,让他们得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耕耘更多的土地,让他们把可以耕耘更多的土地而不需要去担心吃什么、喝什么等琐事。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
这种模式,并不是非常复杂的东西,但它需要在最开始时候,有大量的财力投入。
而且这种投入,在短期来看,是几乎没有收益的。
只有把时间拉长到五年、十年、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这种投入,才能够看得到回报,才能够回本。
而且这回本也不是就能够直接的拿得到钱了。
这种投入,是正常人所根本不会去做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