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2017年中国在国家层面第一次对IPv6提出具体发展规划,表示要在5-10年内建成全球最大的IPv6商用网络……无不彰显了中国在互联网领域不断超越自我、赶超世界的求索足迹。 从1999年招商银行启动一网通网上银行服务、建行推出网上支付,到2000年国内B2B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兴起,再到2003年淘宝、支付宝出现……中国电子商务群雄并起,在很多地方,消费者几乎可以完全凭借“电子支付”生活。据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称《报告》),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亿。 传统金融机构也拥抱互联网,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投资等新型金融服务模式。根据《报告》,截至2017年6月,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亿,网民使用率16.8%。 1999年,腾讯OICQ开启了中国网络即时通信时代。2006年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信”,乃至如今腾讯的“微信”,无不见证了中国网络即时通信的一步步探索。根据《报告》,截至2017年6月,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亿,其中手机即时通信用户亿。 2000年,百度成立,次年作为搜索引擎正式上线,中文搜索迅速进入百度时代。根据《报告》,截至2017年6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亿,使用率为81.1%;手机搜索用户数达亿,使用率为81.9%。 穿越三十年看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从发送第一封电子邮件到今天,30年已经过去了。据《报告》,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中国网站数量已高达506万个。2017年上半年,网络购物、网上外卖和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增长10.2%、41.6%和11.5%。在线教育、网约出租车、网约专车或快车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亿、亿和亿。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达到亿。 电商物流、远程医疗、在线支付、共享经济……互联网正前所未有地融入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影响着社会的生产方式。曾几何时,农民兄弟面临挤压滞销的果菜束手无策。如今,借助互联网,小巷深处的酒香也能远飘万里。当前,我国移动互联技术在农村快速普及,通过“互联网+”服务“三农”、精准扶贫,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分享、远程、快捷的特点,有效优化和集成了社会资源向困难群众的配置,有力地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 2016年10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网络公益工程”五大工程。脱贫攻坚事业更广泛、深入地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得以更强劲、更迅捷地推进。 互联网智能化、多元化的基因早已深深植根多个行业。在中国文化保护方面,互联网也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2014年,全国首个电子商务和古村落保护相结合的“万人众筹?重建中国最美古村落”项目落户AH省JX县仁里村。短短一个月,有1.6万人参与,目标5万元的项目募集到了58万,达成率近1200%。互联网和传统文化的初次联姻便产生了甜蜜的效果。 计利当计天下利。近年来,中国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但并未独享发展成果。秉承“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积极善意地分享产品、技术与市场,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人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