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笼络人心,安插亲信-《五代河山风月》


    第(2/3)页

    “过奖过奖,史副帅过奖了。”王溥拱手谦虚道,脸上却堆满笑容。

    诗词是不懂的,可身为老师做题是会的,史从云是把他教学生鉴赏古诗词那套用上了,如果完全不会做,那就是说模棱两可的话,漂亮的话,分总是会有的。

    有他带头,众人也纷纷开始出来点评,多是夸赞,王溥是宰相,就算写的再差也要给面子啊。

    而且能和宰相说上话,是多数官员难得的机会,于是一场宴会也在众人宾主尽欢之中解散。

    .......

    再往后的事就是基层将士的升迁和奖赏。

    侍卫司诸军主要由于老爹史彦超和王审琦、高怀德负责,史彦超是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王审琦是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高怀德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而一把手李重进此时在淮南。

    而殿前司这边主要就是张永德,史从云和赵匡胤。

    张永德是一把手,史从云是二把手,赵匡胤是四把手,两个职位暂时缺出,等待任命。

    到休息结束,正式上直当天,史从云在大梁内城北门外的官署里见到张永德和赵匡胤,几人见面聊了几句。

    张永德和赵匡胤都毫不掩饰的表达对他的佩服,淮南的大战打得太漂亮。

    随后各人便各自忙碌自己的事去了,史从云心里自然有一批想要升换上去的自己人,这些人是当初跟随他一起打高平,打蜀国,打南唐正阳等一路过来的。

    这些人有些如今在他的亲兵中,有些在他身边的传令兵队伍里,有些还在控鹤军中。军队的中低层军官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将领无法直接和每个士兵接触,带领他们的是这些中低层的军官,照顾新兵,教会新兵打仗的是他们,和士兵同甘共苦每天接触的是他们,所以中低层军官的支持是能否掌控一支部队的关键。

    以前他借着李谷帮忙,让老爹史彦超负责整改禁军,趁那时把许多亲信安插到殿前司控鹤军中去。

    这也是后来他打仗那么顺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如今显然不够了,他想在控鹤一、二、三、四厢,铁骑左、右厢,驭浪军左、右厢中都安排大量的亲信、亲兵去充当中低层的军官,带领士兵。

    这样,不管出什么事,不说整支军队,大多数军队肯定是会支持他的。

    五代是个什么年代,有个五代将领的名言说得很透彻,“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他当然做不了天子,但手中兵马越强,越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再次扩编之后的殿前司,等于增加三个厢的兵力,以后兵力肯定会超过十万人,成为禁军主力。

    而侍卫司以龙捷精锐骑兵,虎捷精锐步兵闻名,但数量肯定会被甩开。

    史从云在官署想了一下午,列了两百多人的名单,更多的,他还需要和王仲、邵季、董遵诲、罗彦环、申知义、司超、李处耘等商量一下,问清楚。

    只是怎么加进去让他有些头疼,他毕竟不是都点检,都点检是张永德,最后到时要张永德点头同意的。

    他如果加十几个人或者几十个人,以他的威望和功绩,张永德又那么佩服他,肯定会点头同意。

    可如果一下安插提拔数百中下层军官,那换谁也不会同意。

    史从云正为难,绞尽脑汁想办法时,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下午,到了下班时间。

    史从云没什么架子,和官署里的其他军官告别后准备骑马走人,他如今可谓大名鼎鼎,在军中威望很高,众人都十分敬重,对他也很客气。

    这倒是好理解,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大决战,并不像许多人在演义小说中看到的那么简单轻易。

    当下人口也不像明、清朝之后人口暴涨,导致兵员充足,动不动几十万大军,百万雄师。

    北宋车神举国之力打辽国,出兵也不过十几万;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决定北方命运的大决战中,袁绍兵力十万出头,曹操初期只有几千,后来增兵到顶峰时也不过两三万左右,而不是演义小说的袁绍七十万,曹操二十万。

    夷陵之战决定蜀国、吴国命运的大战,蜀国举国主力大约超过五万不到十万,而一战败后,就再没有争夺天下的资格了。

    所以这种主力兵力十万人以上的大会战,绝大多数时候一战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南唐输了淮南之战,一下丢了半数国土,原本和周国国力相当的国家,就再没有和周国抗衡的可能,要么苟且求生,要么慢慢被消灭。

    总之,能打赢这样战略性大决战的人无不名留青史,是一个时代的帅才,因为他们改变或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就像三国志中,除三国君主,只有诸葛亮和陆逊单独一传,诸葛亮是实际上的蜀国统治者,陆逊则出将入相,打赢了关键的吴蜀两国战略决战。

    所以以史从云当前的功绩,往后即便做不到单独给他来一传,肯定也是名留青史了,名气大也不奇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