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用人不能完全的任人唯亲,也不能完全的唯才是举……各方面平衡,才是一个君主应该做的事。 张允的政治天赋还是蛮高的,会是刘琦在亲戚这方面的得力干将。 “那眼下襄阳那边,有何是非,兄长可否为我说说?” 张允叹息道:“还不是因为使君你做了益州牧,镇西将军的事?如今在官位和将军爵位上,伯瑜你已经是和刘荆州相持平了,这就引起了那是辅佐刘荆州,还有诸多士子门客的诸多不满,各地学宫之内,也有诸多学子议论纷纷,言、言……” “言什么?” “子强父弱,恐有所乱。” 刘琦闻言,‘噗嗤’一声笑了。 他轻轻地点了点头,道:“有点意思,不过倒是也符合这些士林中人平日行为的规律。” 张允和李典都不知道这个规律是什么。 其实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有这个毛病,那就起哄,同时在起哄中抓住能够让自己名扬天下,亦或是为人侧目,同时取得近身之姿的机会。 这一点刘琦以为后世时知道的古代包括现代的例子很多,所以深明其理。 荆州学风日盛,刘表广招士人,这些士族的人数眼下实在太多,特别是很多还是从北地迁移来的,他们中很多人与生俱来的就不会允许自己自甘平庸,非要弄出点什么事来彰显自己的实力,以取得近身之姿,扬名立万。 而眼下就荆州的局势来说,自己近期做出这么多的大事,谁不想从自己的来沾些名声?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就是借着骂战的机会,来蹭自己的流量。 但以刘琦上位者的身份而言,他们敢这么直接来议论自己,就不怕被报复么? 答案是还真就是不怕。 因为刘表身上有‘名士’这个名头,爱惜羽毛的他就算是儿子被议论的再惨,也不会做出过激的事情,特别是对他所中意的这群士人。 在刘表眼里,‘文化人儿’是要有特权的。 所以针对眼下的情况,刘琦关键是要知道刘表的态度。 “对于这些言论,我父亲何意?”刘琦认真地再次向二人询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