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秘学-《明骑》


    第(2/3)页

    承恩此时意识到,承平日久,对一支部队的战斗力伤害真是太大了,保存实力其实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轰,轰,宣武大炮连续轰击了一个上午,使用到了极限,粗短的炮身变得灼热无比,不得不停下来暂时冷却。

    受阻于犀利炮火的奥斯曼奴隶大军,得以推进到三里内,离护城河近了些。三

    里,却是明军扬威大炮的最佳射程,与傻大黑粗的玄武大炮相比,扬威大炮的口径要小得多。一百三十毫米口径的前装滑膛加农炮,大致与十二磅的欧洲大炮相当,却是大明竣工的另一样杰作。与强调威力的宣武大炮不同,扬威大炮强调的是射速,前装滑膛炮时代的又一个杰作。这

    款大炮最远能射八里,最佳射程是三到四里,三里内可说是指哪打哪。以四十五度仰角能射八里,和精确射击三到四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三四里外是乱枪打鸟,打到哪算哪,三里之内,精确射击的杨威大炮,可以精确到命中一辆静止不动的马车。

    这种射击精度对于前装滑膛火炮来说,已经是很值得骄傲的了。与大明帝国其他常备军炮营一样的,关宁军炮营除了能熟练使用铳规,也是有炮表的,并且炮表,射击参数保存在密封的铁盒里,战时开启。

    编写炮表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技术要求极高,然而经过大明兵学十余年的发展,专为守城战编写的炮表,倒还是不难编写出来。炮兵使用的射击诸元,表尺就是射角,也就是炮身应该仰起的角度,这种角度不是用度分秒表示的,而是用刻度。

    炮表,铳规这样的先进技术,说起来还有一段秘辛。铳

    规,又叫铳尺,是指铳炮上的比例尺,早在十六世纪欧洲的火炮制造者,为了让用炮的人判断不同材质的圆弹,所应填装的火药量,在铳规上刻有相应的比例尺。这种刻度比例尺让炮手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就可简便地估计装药量,这就是铳尺的产生。

    虽说火药的配方还无法完全标准化,但铳尺的发明可使炮手迅速地掌握恰当的药量,这是火炮发射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因此,铳尺的形制和操作方式,在当时往往被视为秘学,所以在当时西洋火器的中文书中,都不曾提到,所画的图也不详实。

    铳尺的原理当时仍属于掌        握在洋人手中的秘学,所以一般铸炮者或炮手都不太熟悉这一种较科学的工具。不少人以为铳尺上的刻划是用来推算炮弹的重量,而不知道铳尺主要用来估计应装填的火药量。这

    样的秘学,如今早已被破解了,还在大明常备军中发扬光大了。铳规,刻度,炮表的熟练应用,让大明炮营的射术日益精湛,很快便领先了时代,火炮成为战争之神的年代终于来临了。这是早晚会发生的事情,然而盛世大明迅猛发展的军事技术,让这一过程加速,提前到来了。

    “炮表!”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