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番外1 朱重八的奋斗-《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3/3)页

    为防止土地兼并,让百姓人人有田种有饭吃,而不去从事造反的职业,他制定了黄册和鱼鳞册,他的子民,户口和财产都一清二楚,大家都老老实实地以户口缴税。

    为减少官民矛盾,他又以黄册规定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择其中丁粮多者十户为里长,余下百户分十甲,一甲分十户,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主要靠这一套基层组织,来替官府操作催征、服役事宜。

    朱元璋自以为为子孙打下了万年之基,并为子孙计,亲自着手做完了上面所说的各项工作。

    然而,历史往往喜欢和人开玩笑,天纵英明的朱元璋绝没有想到,事情恰恰朝着他所设想的相反方向发展。

    他家的老四朱棣夺了他孙子的天下,把都城从应天搬到了北京;他撤销了丞相一职,但内阁权力强过皇权的正是明朝,不过这正好成就了名相时代;他给子孙们定了俸禄,谁知道朱家在百年之后,圈养的人口超过十万,朝廷已经无法负担,饿死家中的朱家子孙绝不止一个两个;他抑制商人,可到了明末,恰恰是商人才有钱穿那些绫罗绸缎……

    每一个朝代在开国之初,一般而言都是政治清明、税赋适当,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立国百年以上的朝代,都要经过初期的恢复期、兴旺期、衰败期,在时间较长的朝代还会出现一个叫中兴期的特殊年代。

    不过大多数的朝代,在中兴以后,就会迅速沦落,好比临死之人的回光返照,显得脸色红润。

    西汉,在开国后的休生养息的政策后,出现了文景之治,然后很快被王莽葬送;唐朝有贞观之治,历开元盛世后,险些国号不保;清朝一样,入关后,历康乾盛世、同治中兴后,被武昌一声枪响,断送了爱新觉罗氏的江山。

    到了明朝的中期,各种封建朝廷的轮回已经体现了,所谓前朝故事,不过兴衰更替。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