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东方明珠-《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2/3)页
林啸虽然不知道他什么意思,但也隐隐觉得,一定是有些话不方便当着瞿式耜等人的面说,当即会意,立即扯开话题,回头向李涵之询问起了香港基地建设的事:
“你来香港二十多天了,进展怎样了?”
“我正要向你汇报呢,你给我的任务,恐怕得修改……”
李涵之笑了笑,当即站起身,边回答边从随身挎包中取出几张地图,摊于桌上,说了起来……
香港岛,隶属于广州府新安县(即后世的深圳市),除了约八十平方公里大的本岛外,周边还有大大小小二百多个离岛,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大屿山,其面积比本岛还要大得多。
香港本岛上,共有南北两个海湾,南部的海湾就是石排湾,而北部有个更大的海湾,当时叫官富,也就是后世的维多利亚湾,维多利亚湾的北岸,就是九龙半岛。
只是,此时的香港,基本上算是一个荒岛。
经过勘察队的前期查勘,发现岛上只有南部的赤柱、大潭笃和石排湾,东部的阿公岩、水井湾等地,有一些渔民居住,其他如黄泥涌、灯第洲、七姊妹等几处,则有一些小村湾,居民总数还不到三千人。
按照林啸之前的规划,李涵之的首要任务,是在港岛南部的石排湾兴建海军基地、后勤保障基地以及官兵家属住宅区等,最终建成一个较大规模的军港。
等到所有基础设施建成之后,这个军港,将至少能容纳二万名海军官兵与五万名以上的家属,成为一处名副其实的军事重镇。
而在北部的维多利亚湾,则可以建成一个更大的港口,林啸打算,可以在这里建一个以大型造船厂为核心,辅之以商业和工业的民用港口。
当然,这得花不少钱,人力和建筑材料也不够,所以这是二期工程,最快在一年内建成。
总之,林啸希望,把香港岛建成一个类似于后世的“东方明珠”一样的样板城市。
但是,当李涵之从电脑保存的离线地图中,调出了来自后世的几种二十万之一的香港地图,包括地形图和城市交通图,将之与前期勘察人员最新绘制的,本时空的香港岛地图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香港岛本身的发展潜力小得可怜。
因为,香港岛本身缺少空地,平坦之地基本集中在北部的维多利亚湾沿岸,即便在这里,过于狭长的地形使得这里除了布置码头之外,很难再有足够的地皮供应给工业和农业。
另外,最致命的一个问题是,这里严重缺水,缺淡水。
就港岛本身来说,本地百姓主要依靠山区几条溪流旁修筑的,几个小型水库来供应生活用水。
后世的香港政府,通过大力保护山区植被,增加山区的蓄水能力,在山区修筑了多个水库,即使是这样,港岛本身的供水量,也只能勉强够港口运作使用。
后世的1960年代,香港就发生过严重的水荒,港岛居民不得不计口供水,后来,香港的供水完全是依靠从大陆的管道输水,才能满足整个城市的需求。
这样一来,李涵之发现,原本雄心勃勃想在香港大搞工业,特别是上马造船业的计划基本泡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