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十拿九稳-《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2/3)页

      不必猜先,遵从礼仪,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他都得执白先行。

      经过几天的观察,林啸大致摸清了这个时代的行棋规则,这与他在棋书上获得的历史知识大同小异。

      首先,与后世不同,此时的中国围棋,不仅不是执黑先行,而且还是有座子的——黑白各取两颗,交叉放于星位,然后由执白者先行。

      其次,这个时代还没有自日本传入“目”的概念,更没有“贴目”或“贴子”的习惯,计算胜负的方法很简单——数子,将双方死子清理出盘外后,对任意一方的活棋和活棋围住的点,以子为单位进行计数,无论黑白,哪方存活有181颗以上,就赢了。

      当然,这样一来,执白先行的一方,就占有很大的便宜,在双方棋力旗鼓相当时,赢面就很大了,而执黑后行的一方,相当于给对方“让先”。

      林啸内心很清楚,其实无论谁先行都是无所谓的,以郑成功之前表现出的棋力,这一局他十拿九稳,必胜无疑。

      这倒不是郑成功或瞿式耜的天赋不足,战斗力不行,林啸发现,他俩的搏杀能力不是很弱,恰恰相反,是很强——太强了。

      每次交手,他俩一言不合就开打,往往黑白双方数块棋纠缠在一起相互厮杀,直至尸骨累累,不死不休。

      而在攻杀过程中,他俩表现出的计算力,都很强,可见,他们的棋力并不弱。

      但是,以林啸来自后世的眼光看,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时代的围棋理念有着很大的欠缺,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大局观太差。

      经过观察,他们最大的不足,是能战即战,不能战也要战,几乎没有隐忍退让的习惯。

      尤其是那个瞿大人,虽年事已高,棋风却极为刚猛,貌似压根不管什么叫做“弃子取势”,总之就是一子不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在林啸看来,他俩在许多时候的搏命厮杀根本毫无必要,盘中有许多的机会,换做他来下,完全可以稍作退让,争抢先手。

      这可是很重要的围棋谚语——“宁弃数子,不失一先”啊!

      盘中那么多大场不去抢,却孜孜不倦地在某个局部纠缠不休,这,是什么意思?

      每每看到这里,林啸总是疑惑不解,腹诽不已。

      当然,林啸也看到过,他俩偶尔也有争先取势之举,只不过很少,只在极为明朗的时候才有此举。

      这使林啸顿悟——不是郑成功他们不懂棋理,他们其实也知道取势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时代的缺陷,他们对于以及行棋效率的理解,实在太落后了。

      自学棋开始,就建立起的“寸土必争”的理念,使得他们很少愿意承受太大的退让,即便在林啸看来,这种退让,与即将获得的巨大利益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