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方从哲待朱由校来到政事堂后就主动说道:“陛下,据户部题本上报,眼下西厂在东南总督冯铨等于南直隶清丈田亩后而重新催缴逋赋后,已催缴得漕粮两千五百一十二石粮,金花银六百零九万两,白粮一百八十七石!且已运抵进京。” 朱由校听后点头:“这样一来,国库无疑更加充盈!” 而方从哲则在这时候拿出一本奏本出来,并道:“这说明陛下严政之效已显!真乃可喜可贺之事! 不过这么多粮食进京,而用于目前的军需已是绰绰有余,甚至大部分只能存于京畿;但粮食不比金银,不易储存,也容易遗失,且随着存放时间延长,遗失的会更多; 故以臣之见,既然陛下是欲要让天下士民越来越富庶,这些粮食既然取之于民亦当用之于民为好; 这是太仆寺卿毕自严的奏本,他言,大量漕粮进京,朝廷应当借此机会用以工代赈的机会赈济聚集京城的流民,这样既不使粮食白白坏掉,也能救活许多百姓,还能利用这些流民兴建一些必要的工程,也防止流民生事; 但毕自严又建言,朝廷若真这样做,当如同发百官俸禄用银币一样,给百姓务工者也发银币,并再卖以百姓官粮,如此避免大量粮食直接发到百姓手里而导致京城粮价大跌,而伤京畿农户,也能解决北方民间比南方缺银而导致交易不畅之问题。” 朱由校听后不由得站了起来,笑道:“这个毕自严是个干才!很懂钱法之道!” 方从哲笑了起来:“臣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就在说起此事时,先将他的奏本呈递给陛下您。” “元辅有心了!” 朱由校听后点了点头,现在方从哲这么一提醒,他倒也因此想起了毕自严这个在历史上很有经济才能的官员。 为此,朱由校说后就又道:“准毕自严所奏!着户部立即部议此事。” “臣遵旨!” 方从哲回了一句。 朱由校这时候又说道:“这些有能为的大臣,政事堂都得先记录在案,随时准备大用,比如这个毕自严,很有管钱谷之事的头脑,到时候就让他负责他自己所奏之事,让他替朝廷筹办一粮业局,专营粮食售卖。” “臣遵旨!以臣之见,南京户部尚书崔景荣、文选司郎中范景文皆堪有才能,可堪一用。” 方从哲说了起来。 “那就都记录在案。” 朱由校说着就离开了政事堂,然后回了乾清宫,然后给了几张纸条给方从哲:“还有这些人,你也记录起来。” 方从哲大为惊讶,他没想到皇帝陛下早就暗中记下了许多大臣的名字,而且还有评语,不禁心道:“也不知道陛下有没有记我方从哲?!” 这时候,方从哲拿起第一个纸条一看,只见上面写的是王在晋: 王在晋——善后勤,善统筹调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