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问题是,我们没多少银子了。” 镇远侯顾鸣郊这时候说道。 “贷款!从大明银行去贷款,他朝廷不是现在设了大明银行,允许士民贷款吗,我们也去贷,这么低利息的贷款,不贷白不贷!” 赌红了眼的窦顶有些失去理智地说道。 “不知道朝廷愿不愿意给我们贷?” 如今投钱投到这个地步,徐弘基也不甘心,所以没有否决窦顶的提议,只如此说道。 …… “给他们贷,他们贷多少放多少,反正他们这些人不缺抵押物,宅邸、田产、店铺、家奴都可以抵押。” 但朱由校得知后,直接同意了大明银行给这些人借贷。 而也因此,这些南京勋贵与一些应天府豪族大户,还有恒河粮铺,都从大明银行借贷了一大笔银子,用于购粮。 只是不久之后。 粮价又再次下调,直接下调到了每石米一元五角银币。 “怎么办,一石米只值一元五角银币了!” 朱国弼这次是真的慌了。 顾鸣郊也跟着慌了起来,道:“要不,我们抛吧。” 窦顶一夜未睡,顶着一双红眼,摇头道:“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放弃,朝廷指不定是在诈我们,朝廷应该没多少粮了,肯定没了,继续贷!” 接着,没几日,米价就下调至一元银币三角一石。 又过了几日,米价直接下调一元二角银币一石。 朱国弼等再次找到窦顶。 窦顶依旧说道:“继续贷!” 但又过了几天,综合门市和官府控制的粮铺直接把米价下调到每石一元一角银币。 这下子,不仅仅是朱国弼等坐不住,徐弘基也有些坐不住了,因而主动问着窦顶:“窦先生,您看?” “不应该呀?我们已经花了一千多万两银子,还借了不少,怎么到现在,朝廷还能让粮价下跌。” 窦顶无法理解,因而道:“总不可能真的从海外弄到粮了吧。” “诸位,诸位,我刚刚得到可靠消息,登莱总兵沈有容运了三百万石粮从朝鲜回来,而且现在已经到了刘家港,还有,我听说,朝廷还派人去了倭国借粮,朝廷真的从海外弄到了粮食!” 这时候,灵璧侯汤兴祚急忙跑了来说道。 徐弘基听后大为惊骇:“朝廷真的从海外搞到了粮,而且是三百万石,怎么这么多,加上路上损耗,朝鲜为何如此大方?!” 而窦顶则直接晕了过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