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正式上映-《文化前线》
第(2/3)页
柳亦菲用力搂住许正道,很温柔地道:“正道,你真好。”
就在许正道和柳亦菲腻味的时候,很多首映礼的影评人都在第一时间发出了自己的影评,几乎是一边倒的好评。到了第二天上午,各大媒体也放出了自己的影评,也几乎是清一色的好评。
《北平日报》的标题非常夸张,叫“海棠第一好看电影”。文中写道:“说《煎饼侠》是第一好看电影,不是说它有多牛掰多深刻多伟大,仅仅在于它的纯粹娱乐与放肆恶搞,以及与其相匹配的绝妙编排和绝技运用,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终于有了拿的出手的娱乐片了。我们从来不缺与深刻先生和伟大同志正襟危坐面面相觑的机会,我们也不缺所谓有中国特色的超级X 2的古装大片,我们最难谋面的,就是像《煎饼侠》这样花钱不多、图个娱乐的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类型片,从祖宗八代到第八代的大师和艺术片导演们有的对这样的类型片深表不屑,有的总说没机会拍,其实说白了:这样的电影最难拍,它不是靠某种情绪某种场面就能糊弄过去的,它需要太抓人的创意、太高超的桥段、太到位的结构、太贴合的影像,不是他们不想拍,是他们压根儿就拍不了。”
《京华时报》对《煎饼侠》的成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煎饼侠》的成功之处,或聪明之处,在于它用一个独特的创意,加入方言、小品、段子,同时又用有机的故事和时髦的电影语言把它们完美地串连起来,所产生的笑料便成了合情合景的有机物,而不是死劲胳肢人的下三滥。类型片本土化正是咱们的出路,当来自祖国各地、操着南腔北调的二逼们在《煎饼侠》里出尽洋相、看谁比谁傻,甚至蹦嗒出属于他们的“子弹时间”和“迷幻时刻”时,再专业再挑剔的影迷也会暂时忘记好莱坞大片,投入地笑一次,忘了自己,因为无论好莱坞大片有多好看,也看不见我们自己。”
《文汇报》除了对电影大唱赞歌外,对演员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煎饼侠》的几位主演在电影中的表演特别出色、特别自然。最让人意外的是柳亦菲,她是这部电影的一大惊喜。最开始听到柳亦菲扮演的是卖煎饼的女群众演员,我是怀疑的。柳亦菲长得太仙,长得太大家闺秀,根本不像卖煎饼的女孩。等到看完电影,我被她的表演说服了,她突破以往神仙姐姐形象,素颜出镜塑造了一位坚毅顽强、勇敢善良的女群众演员,将杜潇潇那种外表柔弱,骨子里却带着坚韧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华西都市报》另辟蹊径,主要评论这部电影的亲情:“电影是造梦的艺术,电影往往是导演内心幻想与渴望的投影。父母离婚给了斯皮尔伯格很大的打击,让他觉得自己被父亲抛弃了。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中,父亲往往是缺位的,不过在他的电影中,对于父爱的渴望同样有很多表现,比如在《ET》中小艾略特偷偷闻父亲留下来的衣服。《煎饼侠》表面上看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实际上是关于内心渴望和投影的故事。大鹏父母是卖煎饼的,平常没少收欺负。年幼的大鹏都看在眼里,他幻想着自己能成为煎饼侠,保护父亲母亲。在长大后,大鹏将这份渴望拍了出来,拍成了《煎饼侠》。在电影最后,当大鹏告诉母亲,这部电影是献给父亲母亲的。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不禁潸然泪下。”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只是夸电影,也有媒体点出了电影的不足,《南方都市报》就表示:“《煎饼侠》非常优秀,是今年难得的国产好电影,唯一问题是结局有点画蛇添足。电影最后大鹏跟妈妈一起看《煎饼侠》的时候,他说他知道电影拍得不好。看到这一幕,我想起了《子弹飞过百老汇》里的那个叫戴维的编剧,他和大鹏一样在故事的结尾说道:“有两件事我可以确定,第一,我爱你,第二,我不是一个艺术家,天哪,我说出来了,好轻松。”《子弹飞过百老汇》在这里结束,假如《煎饼侠》在这句话这里结束,让镜头渐渐拉远,给一个大全景,把他父亲的遗像露出来,那这部电影可以打90分。可惜最后导演给了大鹏一个光明的结局,那一段很好笑,但对整部电影来说有点多余。”
也就在这一天,《煎饼侠》终于在全国正式上映。
这天是星期二,是半价日,在五个工作日中仅次于周五。由于是工作日,学生要上课,上班族要上班,上午和下午相对比较冷清,进电影院的观众并不是太多。
不过到了晚上情况大为改观,全国各地的电影院都变得热闹异常,很多电影院的售票大厅排起了长队,影院不得不派出工作人员维持秩序。
绝大多部分观众是被《煎饼侠》铺天盖地的广告吸引,走进电影院的。《煎饼侠》没有让他们失望,影片故事高能、笑点密集,令现场笑声不断。很多人看完《煎饼侠》觉得最近两年难得的好电影,纷纷向亲朋好友推荐这部电影,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观影体验。
“这部电影实在太棒了!这是一部实实在在的电影,有诚意的电影,不装逼的电影,没有去搞那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就是踏踏实实讲了个搞笑又动人的故事。”
“柳亦菲在这部电影里特别出彩,一人分饰两角,演红玫瑰的时候狠劲十足,演员杜潇潇的时候又英姿飒爽,相信在这部电影之后,没人会批评她演技不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