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楼外忽而嘈杂,甘宁站在窗口,侧耳倾听。 殷诚问道:“怎么回事?” 甘宁转身道:“殿下,好像城外来了大队人马,要攻城。” “攻城?” 殷诚一愣,旁边的魏成则有些恐慌。 他虽然当了那么多年太守,可还从未遇到过这种阵仗。 殷诚站了起来,看了看身边的文渊又看了看甘宁道:“兴霸,你湖中有多少兵马?” 甘宁赶忙道:“回殿下,约有八百。” 殷诚点头道:“好,八百足以。你有八百,我手下也有五百多人,魏太守,巴陵城中能动用的兵丁有多少?” 魏成道:“回殿下,府衙之中有五十差役,巴陵地团府之中,在册的兵卒约有一千五百人。” 殷诚道:“实际上呢?” 炎朝共有地团府七百八十座,分布在各州道之中。 乃是炎朝地方上的军事根基,太守主政,地团府的统领主掌一州之军务。 只是自皇帝驾崩,长安之战后,朝廷对各地的控制力大大下降。 最主要的是国库空虚,兵部又名存实亡,户部发不出钱来,更让兵部对各地地团府的掌控雪上加霜。 因此绝大数地团府的统领也丧失了对地团府的控制,转而由当地的太守文官手里。 只因为太守文官们可以弄到钱粮,因此此时的太守,方才如大炎开国之时的太守一般,政务军务全都系与一人。 但殷诚也知道,户部没钱,各地州郡更没有多少钱。 巴陵地团府的兵制乃是一千五百人,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兵。 如果魏成当真有这一千五百士兵,巴陵的乡绅士族怎么可能把他逼到这种地步? 殷诚发问,魏成面露难色,略微一愣,方才道:“实际上在册之人,最多也就二十余人。” “什么?” 虽然料到地团府实际上人根本不到一千五,殷诚心里的预期约莫在五百左右。 毕竟一千五的兵制,巴陵又没有遭受过战乱。 砍掉一半再打个对折,怎么也得留下五百人吧。 但等魏成说出不到二十人时,早有心理准备的殷诚还是大吃一惊。 一千五百人的地团府,能用的兵丁居然还不如府衙里三班六房的差役多。 就算是雍州那种破地方的地团府,也没有惨到这种地步。 魏成点了点头,确定道:“殿下,巴陵地团府之中,真正能够动用兵丁确实是只有不到二十人。” “还不到二十人?” 殷诚虽然没指望地团府能够帮自己的忙,但有四五百人给自己架架势,扛着旗,也是好的。 却没有想到,魏成这一确定,居然从从二十余人变成不到二十人。 “哎!” 殷诚长叹一声,看来炎朝各州县当真是烂到了骨子里了。 连富庶的巴陵也是如此。 “那剩下的一千四百多人,都是怎么没的?” 殷诚原本没打地团府的主意,可见巴陵地团府居然如此的夸张,也有心想要知道其中的缘由。 见殷诚叹气,魏成更是委屈的不行。 “回殿下,地团府之中实际上是有一千五百人的兵制武器,每月也是一千五百人的粮饷,只是下官能够动用的人只有不到二十余人。剩下的一千九百七十人,皆为城内乡绅士族的私奴。” 魏成说着,指着地上依旧昏迷不醒的周喷虎道:“光是周家,就占了八百多人的名额。” 一提到这事,魏成恨的牙根痒痒。 “自从先帝驾崩之后,兵部不再给各地地团府发放粮饷,巴陵城的地团府一切粮饷全都由下官代为筹措,大多都是城中乡绅富户捐纳。只是他们名义上是捐纳,实际上却是让各家的私奴顶替地团府的名额,周家有八百人的名额,他们便出七百人的钱粮,余下一百人的钱粮则是由州府承担。” 说到这,殷诚的脸色愈发的难看。 这帮乡绅士族当真是贪得无厌又狡猾到了极点。 大炎律法之中,明文规定,各地地团府乃是由兵部直接管辖,统领的任命更是兵部直接任免。 当地官员,任何人不得插手地团府之事。 如有违抗者,乃是诛九族的大罪。 殷诚没有想到,巴陵乡绅士族们的胆子居然如此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