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防患于未然-《我在曹营当仓官》


    第(2/3)页

    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若是再不支援过去,以后踏顿岂不是要把幽州之地当成可以肆意攻击劫掠的地方,时不时就派兵过来打牙祭?

    唯有楚云在临行前,对曹操另有一番嘱咐。

    “叔父,此次北上支援犷平,大军一动,邺城空虚,理应设防。”

    会议散去后,楚云留下,与曹操独处时如此劝说道。

    曹操不明所以,问道:“河北各州郡已然大定,唯有乌桓踏顿不自量力来犯,只要见他们击败即可,何须防备邺城?”

    “叔父,高干虽降,可未必是出自真心实意,此次我们将大军调走,若是他降而复叛,我们如何应对?”

    这话可是将一向镇定的曹操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你……你是说……高干会趁此机会攻打邺城?”

    楚云微微点头,将手在一旁的沙盘上摊开,左右扫了扫,重新简单地划出各州郡县的地理位置。

    “叔父请看,此处是晋阳,这里是邺城,您觉得高干若是当真反叛,他会抢占何处?”

    曹操眯着眼在沙盘上看了看,无需多想,立刻就回答道:“壶关!”

    “叔父英明,壶关是天堑之地,一旦被高干所掌握,邺城就暴露在他的兵锋之下,处于危机状态!

    即使他进攻邺城失败,他只需据壶关坚守,我们也难以攻打他,因此,侄儿建议,无论他真的会降而复叛,而是侄儿多心,叔父都不妨派一位将军抢先一步在壶关附近就命,一旦高干的兵马有异动,做出要进犯壶关的举动,就让这位将军引兵抢先一步入驻壶关,免得局面陷入被动。”

    听着楚云深谋远虑的分析,曹操是连连点头,佩服道:“有道理!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过一位将军未免太少了,就让李典、乐进二人一起出马,处理此事!”

    闻言,楚云内心深感欣慰,对曹操也同样生出钦佩之意来。

    过去,曹操在这种情况下,只会优先考虑将此等重任交由自家宗族将领来处理。

    可是最近,随着势力的大幅增长,曹操竟也在随之进步,越来越深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开始明智地将领兵之事交给其他将军,对他们妥善任用。

    “叔父明鉴!正当如此!”

    楚云拱手道。

    “好,那就给他们二人四万兵马,先前高干不是自称手中还有五万兵马么?咱们的探子也调查过,他虽然在数量上有所欺瞒,但实际上他手中也只有六万多的兵马。

    而咱们朝廷的将士们,可比他手下那些饭桶要强得多!四万大军,足以让高干闻风丧胆!”

    “叔父言之有理,不妨再多给二位将军一些权利,允许他们视情况追击高干,而不是拘泥于防守。

    侄儿大胆预料一下,若是不发生什么意外情况的话,高干此战必败,以李典、乐进二位将军的能力,说不定能诛灭高干,攻取并州,将并州之地替朝廷彻底收复!”

    先前,楚云觉得局势不稳,应当对高干先采取拉拢安抚的策略。

    如今,公孙度曾经渗透进青州的势力都被张辽赶了回去,公孙康也没有反抗的打算,似是忌惮如今声势滔天的曹操,选择了吃下这个哑巴亏。

    那么,高干若是有不臣之心,将之除去,也并无不可。

    否则日后也是养虎为患,要时刻提防他不知何时在背后插上一刀。

    这一次,就当做是对高干忠诚之心的一种检测,若是高干没有选择在这个时间点降而复叛,那么虽然不能断定他就是诚心归附,但至少还可以划入能暂时信任的行列。

    可他若是反叛了,曹操也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派兵灭之,不必担心高干败亡后,并州百姓和士族们会因此认为曹操是残暴之人。

    楚云的安排,可谓滴水不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