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张昭、张纮二人这次的意见出奇的一致。 像孙辅这种手握实权的一郡太守,一旦决定叛逆,就必须以雷霆之势,趁其不备,赶在同室操戈前,将其诛灭。 一旦他意识到自己走漏风声,再想对付他,就非常困难了。 到那时,孙辅选择坚守城池不出,再煽动其他不服孙权统御的势力一起叛乱,到时候整个江东都将陷入内乱之中。 等到孙权彻底平息叛乱后,江东也早已是元气大伤,再难有所图谋。 因此,张昭、张纮二人才会竭力建议孙权尽快除此大患,将其扼杀于摇篮,把风险控制在最低。 历史上的新城之战,如果不是司马懿反应过快,当机立断,未经朝廷批准就擅自调动兵马平定孟达的叛乱,恐怕整个大魏都要亡国了。 “好,那二位先生觉得,谁可以担此重任,率军以雷霆之势平定叛乱?” “主公,属下以为,无论哪位将军,在孙辅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都能轻易率军将其制服,问题在于,之后,主公该如何惩处他。” 张纮道出心中最为忧虑之处。 “哦?这倒确实是个值得思量的问题……” 孙辅确实做了罪该万死的叛逆之事,但这并不代表孙权能就此将他诛杀。 一来,孙辅是孙策与孙权二人的堂兄,其父与孙坚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这么亲近的血脉关系,孙权要杀他,既会引起孙氏内部关系的强烈动荡,还会让诸多不属于孙氏的江东文武看笑话。 唯有妥善处理此事,才能稳定人心,说不好,还能加速和促进孙权对江东的统治进度。 张昭想了想,道:“主公,不如将他的部众全部没收,再发配至会稽为伯符将军守灵,借此对他实施软禁。 至于他麾下的兵马,大半分散给其兄孙贲、其四子之手,如此一来,既可令江东免遭兵灾,又可彰显主公之大度!” 这一次,张昭的主意确实非常好。 即使不杀孙辅,将其软禁后若是不善待他的四个儿子,同样会引起流言蜚语,面子上也不好看。 但孙贲是孙辅的哥哥,又是有功在身的孙氏虎将,更重要的是,孙辅的所作所为,他肯定不清楚。 如果能把孙辅的兵马大部分转交到他的手里,小部分散给孙辅的四子,这事办得在明面上就相当漂亮,即便是吹毛求疵之人,也挑不出孙权半点毛病。 这样处理,此事也就完美解决了。 “二位真乃江东之梁柱,仲谋在此多谢二位了!” 孙权激动地向张昭、张纮这两位叔伯辈的老臣行礼致谢。 “不敢,不敢!” 张昭与张纮赶紧还礼,嘴上更是谦逊得很。 最后,经过商议,孙权决定让自己最信得过的周泰将军,担此重任,率小部分兵马前往庐陵,以要求孙辅吊唁孙策的名义,请他到会稽一趟。 五日之后,孙辅一路忐忑地随周泰前往会稽,而等待他的,却是孙权与张昭、张纮二人的当面对质。 尽管孙辅极力否认自己有意与曹操勾结,但在孙权将其亲笔书写的信件拍到桌上的刹那,孙辅唯有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而孙权则是按照先前商量好的安排,将夺了孙辅的官职和兵马,对其实施软禁。 认罪的孙辅最后唯有央求孙权,称祸不及家人,念在同宗的份上,请善待他的家室,尤其是四个儿子。 同宗兄弟闹到这个份上,孙权心里也不大好受,便黯然点头,答应了孙辅的请求。 当此事布告江东时,造成的影响果然与孙权他们事先预想的相差无几。 绝大部分声音都在称赞孙权的仁道,以及谴责孙辅的不义之举。 孙权在借此事成功收获了好名声之后,与张昭、张纮急匆匆地赶回建业,到县衙开始商量起另一个话题。 建业,县衙。 正午时分。 “哎,二位先生,现在我倒是不知该怎么回复刘备才好了。” 想起刘备的信使还在建业城街的客观暂住,孙权竟感觉有些头疼。 不得不说,这次孙权能名利双收,有八成功劳是凭借刘备在书信中提供的属实情报,否则他上哪知道孙辅身为他的义兄,会蓄意谋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