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京城稿件中转站-《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第(2/3)页

    “何平。”

    “何平,好名字好名字,来,坐。”

    李拓让大家安坐,便忙着跟大家泡茶,“这是杭城那边的作家朋友过来的时候给捎的,你们尝尝,今年的新茶。”

    不得不说,李拓这人交游广阔是有道理的。

    李拓泡茶的时候,王抚仍在埋怨他,“你看你把小朱给逼的,好歹也是我们《人民文学》出来的孩子。到了《中国青年》之后被你们这帮老赖给欺负成什么样子了。”

    王猛怕何平参与不上几个熟人间的话题会尴尬,于是给何平解释了一下。

    朱玮原来是《人民文学》的实习编辑,当时的主编还是李季,但是因为一直没有解决他知青进京的户口问题,朱玮就去了《中国青年》。

    看来后世流传的京圈真是没有瞎传,再联想到王抚口中的六天明和谢晋导演对《人民文学》的熟稔,要不人家说娱乐是个圈呢。

    “给你们正式介绍一下,这位是何平,这两年陆续发表过不少作品,还出版了两本书。”

    这两天的接触,王猛早把何平的底摸清了。

    “前年《当代》上有一篇《灵与肉》,就是何平写的。”

    朱玮听见何平的名字就有些若有所思,等王猛提到《灵与肉》,他的眼睛一亮。

    “何老师,你去年是不是给我们杂志社写过一封信?”

    “对啊!”

    朱玮一拍大腿,连忙站起身,“原来就是您啊!真是失敬失敬。”

    王猛等三人看得一脸懵,“小朱,你们这打的是什么哑谜啊?”

    朱玮郑重的跟何平握了个手,给王猛他们解释道:“去年我们杂志社五六月份那次大讨论你们还记得吗?”

    “记得啊,不说当时你们杂志的销量还创纪录了么?”李拓说道。

    “当时我们杂志刊登了叫一位叫潘晓的同志的来信,引起了读者们的大讨论。”

    “这我们都知道啊!”

    “那你们知道后来怎么了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