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一击而中-《生死体验》


    第(2/3)页

    张翠丽边走边竖着耳朵怂着鼻子仔细分辨。

    张翠丽的眼睛和普通人无异,没有特殊功能。

    她五官上主要靠鼻子,嗅觉是常人的1000多倍,这点上,远强于苏淇。但在听力方面,又弱于苏淇,大概相当于苏淇的六至七成。

    张翠丽还有一项能力——瞬间判断力。这种能力不是从科学上理解的判断力。科学上理解判断力是人对事物及疑问的理解、鉴别、判断的过程,往往需要用到以前曾有的经验、鉴别过程的正确性和时间长短、决策能力的强弱,此外性格方面、心理方面等等因素也起很大作用。比如上午杨素素在看到流血死人场面时,不知所措地呆立不动,很大程度上就是性格和心理上的问题。

    张翠丽的判断能力和科学上的说法不同,协会用辞为“感知力”,也许用“直觉”、“第六感”更合适。

    她能在事情发生时或者疑问出现时,瞬间作出相对正确和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决策,并且迅速付诸行动。

    正因为这一强项,在虎头山,日寇尚未开枪时救了自己的命。

    如果有人问根据什么作出的判断并付诸行动,她只能回答闻到陌生人的气味,再问为什么在其它地方有更多陌生人的气味她不会逃跑,而这次怎么就逃跑呢?她只能说在陌生环境中,有“日本鬼子”这个阴影,导致没有安全感,其它一概说不清楚。

    应该说,张翠丽的“判断”,依赖的是“本能”。所谓“异能人”,可能很多都有这个特性吧。

    贺庆生对申月华拿回来的枪无比感兴趣,他在听申月华讲完杀鬼子的过程后,先是十分夸张地颂扬一番,然后要求把枪给他“拿拿”。

    小伙子对物品的构造、用法非常感兴趣,更不用说是一杆令男孩子激动的枪啦!一般的东西到他手里,不用多大功夫他就能研究熟络。申月华了解他这一点,俩人关系本就不错,再说申月华也想弄清枪怎么使,所以不用贺庆生要求第二遍,立马把枪递给他。

    果然,不出五分钟,贺庆生已经把这杆“三八大盖”基本研究清楚。只见他拉枪栓,退子弹,上刺刀,手放在扳机上,三点对一线地瞄准……申月华在一旁着急地喊:“别放响!”

    贺庆生放下枪,“呵呵”笑道:“看把哥紧张的。连这都不懂,就不是我贺瞎整了。”

    “瞎整,不定就整出事来。”申月华知道自己是多余的担心,开玩笑地说。

    他俩是地道的老乡,贺庆生是黑龙江鸡西镇上人,而沈月华住鸡东乡下,四年前入协会时认识。

    那时贺庆生只有不到十四岁,单纯幼稚,像个调皮的小孩。

    申月华虽刚二十有二,但生活的历练使他早熟,加上长期习武,沉稳精明。一见面,他就喜欢上这个聪明调皮的大小孩,像对小弟弟一样照顾他。

    “整出事儿?呵呵,”贺庆生喜欢笑,一笑露出两颗长长的虎牙,“那是咱小时候的事儿,这几年不说多厉害,从没出过事儿!”

    贺庆生自小喜欢摆弄东西。凡到手的玩具什么的,玩不到两分钟就会被他拆得七零八落,然后想办法往起装。一开始,十有八九拼装不起来,拼装不起来就哭,闹着还要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