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舅舅来访-《那一年1977》


    第(3/3)页

    至于芦席,也叫柴席,就是用芦柴编的席子,是个常用的物件,铺床、晒粮,囤粮各处都会用到,以前穷人死了买不起棺材的,也会用几张芦席一卷就哭哭啼啼的送下地。而在盐场,芦席的主要用途是做遮风挡雨的大盐廪,露天存放粗盐,用量很大。

    编席子的工艺也是比较简单的,算不上细活,所以附近的村庄集镇,上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下至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几乎没有不会编席子的。她们把芦柴摊在平地上晒得很干,牵着小石磙把杆子压披,让它成为一条条很长的薄片,就用这些薄片飞快的把席子编织起来。

    之前,芦席的供应都是由专门的几个村镇提供的,淮阳去往徽京的大道旁,一直有大柴市,小柴市两个地名,就是专门卖芦柴的。没想到今年这几个地方都没有供应得上,看来盐场确实扩大了不少生产。

    “一张芦席什么价?”这是姜广明关心的问题,能给社员们创收多少,价格很重要。

    “一块一一张,这是盐场的统一价。”想着帮衬妹夫一家,王明昌自是把价格了解的很清楚。

    姜广明对这个价格很是满意,要知道村里的席子,一直就没人收,各家都用作扎篱笆,六七毛钱就有人抢着卖,何况是一块一。

    姜斌坐在跟前,一阵幻想,要是自己家能收就好了,一张挣个两毛,一千张就是两百,很是可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上次,采购虾皮因着是路程远,隔了好几层,还能糊弄过去。搁在本乡本里,可不好办,被人举报了,那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薅社会主义羊毛。”

    姜斌忽然有些怀念后世的自由经济!

    下午,姜广明带着王明昌拜访了支书周玉堂和队长刘永好,为姜斌铺垫好了最重要的一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