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你好,1983》


    第(2/3)页

    “二爷,那天收了俩老鸟笼子,回头您取一个去,没事溜溜鸟。”

    刘青山嘴里打了个招呼,虽然给着老爷子开工资,可是人家这活儿干的地道,更是把张春雨这个徒弟当成亲儿子似的。

    在白二爷悉心传授下,张春雨现在也已经能够独立上手,开始修复那些旧书画。

    这玩意还真是慢功夫,到现在,还有好几幅没弄完呢。

    “那我回头可得瞧瞧去。”白二爷也不客气,乐呵呵地答应着。

    “青山哥,今天上学啦?”张春雨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询问。

    刘青山拍拍他的肩膀:“每天加点量,怎么也得跑五公里才成。”

    张春雨脸上一垮:“青山哥,我可没有你那个本事。”

    他当然知道,刘青山早上最少要跑五公里,然后还要站桩练拳。

    “手头这幅画弄完喽,就领着你师父回咱们夹皮沟转转,也要放松放松,注意劳逸结合。”刘青山叮嘱一句,就骑上车继续出发。

    出了胡同,进入大街,很快就汇入到自行车洪流之中。

    京大校门口,彩旗招展,欢迎新同学的条幅,也随着晨风招展。

    不时有一辆辆接站的大客车,把新生和随行的家长拉进校园。

    车顶的行礼架上,都是鼓鼓囊囊的行李包。

    刘青山也推着自行车,在校门外驻足,正抬头仰望匾额上,伟人题写的校名。

    此时正是秋高气爽,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那四个饱满生动的大字,熠熠生辉,仿佛拥有无穷的生命力,永远都朝气勃勃。

    刘青山静静地凝视,但是他的内心,却并不平静,相反却是少见的激动。

    这座将近百年的学府,见证了华夏的屈辱,更见证了华夏的不屈和奋斗,以及将来的崛起。

    近百年来,有多少老先生,在这里播下知识和希望的火种。

    又有多少青年学子,从这里学有所成,投身到报效国家,建设祖国的洪流之中。

    薪火相传,永不停息。

    刘青山的心里,也发出无声的呐喊:京大,我来啦!

    这时候,旁边传来一个笑嘻嘻的声音:“这里就是京大啊,也不怎么样嘛,破破烂烂的。”

    这声音有点刺耳,眼下的京大,确实没有翻修和建设,显得有些陈旧。

    但这是历史的积淀,绝对不是破烂。

    那个声音又传来:“还有这字写得也不怎么样嘛!”

    刘青山都忍不住转头望过去:还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周围同样有不少目光都一起望过去,眼神都带着几分愤怒和谴责。

    这时候,伟人逝世不到十年,人们心中对他的敬爱,依旧十分浓烈。

    和刘青山想象的差不多,说话的果然是个油头粉面的家伙,穿着一身笔挺的花格子西装,还扎着领带。

    头发也油光可鉴,脸上倒是带着几分奶油小生的模样,就是眉宇之间,带着几分轻佻。

    看到大伙咄咄逼人的目光,这家伙还伸手在鬓角轻轻拢了一下,嘴里嘟囔着一句粤语。

    这时候的人,还大多听不懂粤语,不过刘青山懂啊,这家伙说的赫然是:一群土包子,没见过靓仔呀。

    这货的旁边,是个穿着红色裙子的姑娘,长相很是甜美,嘴里也用粤语,跟那个青年说着,脸上带着几分埋怨之色。

    瞧着那个男青年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刘青山也忍无可忍,推着自行车上去,眼神犀利地盯着年轻人:

    “你是来送人的?”

    “宾果。”

    那个青年自认为很潇洒地打了个响指。

    “那你没有资格进入这座校门,不尊重我们京大的人,我们同样也不欢迎你。”

    刘青山当然不会客气,义正词严地呵斥着对方,这种一瞧就是二世祖的家伙,就是欠收拾。

    旁边也有人帮腔:“校名是主席书写的,你竟然敢诋毁,信不信把你抓起来坐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