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拉开了农历丁卯年的序曲。 改革开放进行到第八个年头,生活水平逐年提升,日子过得虎虎有生气。 夹皮沟这个小山村,也更加热闹。 小娃子们都换上新衣,兜里揣着鞭炮和糖果,成帮结伙地在村子里乱窜。 身旁还跟着自家的大狗,尾巴卖力地摇,表现好的,就能混到一块糖,嘎嘣嘎嘣嚼着。 大人们早早起来,打扫庭院,院子里和大道上,都扫得干干净净。 刘青山一大家子吃过早饭,老四跑出去又跑回来,小嘴叭叭汇报:“别人家都贴对联啦!” “咱们也开贴。”刘青山一挥手,开始刷浆糊。 很快,山杏又回来汇报:“支书爷爷家里还拉上过道旗呢。” 刘青山又是一挥手:“咱们也把彩旗扯上。” 噔噔噔,小六子孙小丫也跟着凑热闹:“大头家还贴喜字呢。” “咱们家也……”刘青山眨巴眨巴眼睛,这个还真不能贴。 他伸手揉揉孙小丫的脑瓜:“小六子,再探。” 三个小丫头就又撒着欢跑出去,后面还跟着乐颠颠的小火,过门槛子的时候,啪叽摔个大马趴。 这皮猴子也不哭,起来照样跑,然后被刘金凤一把拎过来,把衣襟和裤子拍打干净,这才放手。 一屋子的大人,都乐呵呵地瞧着:过年嘛,小孩子当然最高兴,而大人则瞧着小娃子高兴。 “还是这里过年热闹啦。”黄书文也颇有些感慨。 他在这住了两个多月,竟然喜欢上这样的山村生活,不想回港岛了。 刘青山则吆喝一声:“各位老太爷,把压岁钱都准备好,俺先打个样儿,第一个来。” “你都多大了,还要压岁钱。”奶奶瞧着大孙子笑。 姥爷则表示支持:“只要没成家,都能领压岁钱。” “那得磕头才给红包啦!”黄书文也跟着逗趣。 “磕头,必须磕头。” 只要这些老人都健康长寿,别说磕头了,叫刘青山干啥都行。 想想原来,母亲早逝,想磕头都没机会。 嘭嘭嘭,刘青山一边磕头,嘴里还挨个说着吉祥话,这些长辈都眉开眼笑,心甘情愿掏压岁钱。 “谢谢爷爷奶奶,谢谢秋菊奶奶,谢谢姥爷,谢谢舅爷爷,谢谢王爷爷,谢谢师父……” 刘青山手里掐着一沓子红纸包,还朝后边那些人晃晃,一脸的显摆。 剩下黄月明、林青青、林青峰、郑小小她们,也想要红包,可是却有点不好意思跪下磕头。 他们可没有刘青山那种心境: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逝,人生便只剩下归途。 “你们就不用磕头了,鞠躬就成。” 刘青山也不勉强,就连老崔和欢子,都被他给拉过来行礼,也混了不少红包。 噔噔噔,几个小丫头跑进来,一瞧发压岁钱,跪那就开始磕头,她们年纪小,磕头没压力。 就是最后还有个毛乎乎的小爪子,也伸过来要压岁钱是怎么回事? 刘青山拍拍小白猿的脑袋:“你磕头了吗?” 大伙也都开怀大笑,笑声中,炕沿上坐成一排的老人们,也仿佛年轻了好几岁。 还是山杏跟小猴子好,往它小爪子里塞了个红包,猴子性急,直接就把红包拆开,从里面拿出来一张大团结,一个劲显摆。 压岁钱,刘青山早就统一好了,全都是十块钱,不许再多。 别人基本都不差钱,就是姥爷没有收入,不过有亲闺女呢,早就给老爷子兜里装了一千块钱。 老一辈的撤去,又换成林芝他们这一辈的,路作家和洪云生也跟着凑数。 反正也不用再磕头,行个礼,拱拱手,就算是拜年了。 只有刘青山依旧规规矩矩的,领着老四老五老六,给母亲林芝磕头。 “起来吧,你们都是好孩子,都好好学习。” 林芝挨个摸着几个小丫头的脑瓜,轮到刘青山这,也笑着在他脑袋上揉了揉,结果差点把小山子的眼泪给揉出来。 这世间,没有什么,能比母亲的抚摸更温暖,更叫人难忘。 小老四她们仨小丫头感受还不深,嘴里咯咯地笑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