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职业军人由国家供养,预备役在地方上执行,两年一轮换; 地方上三权分立,由行政长官管理地方政务;军事长官管理预备役;还有朝廷派来的监察使监察地方; 作为一方大员的节度使变成虚职,只有在战时,才会拥有领兵的权力。 这一套制度制定下来,有明显强干弱枝的效果,目的自然是为了防止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 由于国朝新立,军制改革并没有出现严重反弹,顺利的执行了下去; 军制改革之后,科举改革又紧接着开始。 事关个人前程,上至朝中大臣,下至凡夫走卒都盯着这一块。 唐时的科举,尚没有乡试、府试、殿试的说法。 主要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常科每年进行,也称贡举,国子监和州学、县学选拔的“生徒”可以参加尚书省的考试,而这些生徒绝大多数是官员、勋贵和大家族子弟,寒门子弟想通过科举出头很难; 科举改革正是要为普通百姓开辟一条当官的途径,一方面暂时不触动那些豪门贵胄的利益,另一方面增加了“乡试明经专科”,凡是在“工、农、商、算学”等方面有一技之长者,不需要有多高的文化水平,皆有机会成为官员,最高可达八部的司官。 另外,对八部的官员也提出了要求,在相应的职位上,每三年要进行一次考试,不合格者会被淘汰,比如,身为工部的官吏,却不懂得建造方面的知识,那要你这样的外行做什么? 除了常科,还有制科,制科是皇帝临时选拔人才的一种途径。 李三陛下,在开元二年,一次性弄了三场制科,这又是亘古未有的事情。 而这三次制科,全是有针对性的选拔人才:一为筑路、二为算学,三为医学。 除了五位宰相,谁都不知道这位陛下要做什么。 一次要进行这多么改革,不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李三郎也觉得其它方面的改革,有必要先放一放。 但是,他的老娘,那位差点被巫蛊案害死的窦皇后找到他。 “儿啊,转过年来,你就十五了,也该选后立妃了,那位小环姑娘不错,只是出身不明,当个妃子没问题,母仪天下就有点不够了……” “娘,我还小!” “不小了,为娘像你这么大,已经有了你大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