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入境-《抚宋》


    第(1/3)页

    在大宋,相当大的一批人,而且还是精英分子,他们认为,大宋能够与辽国对峙如此之久,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辽国内政不修。

    辽国的主体民族是契丹人,在大宋人眼中,便是一些蛮夷。但在他们的统治区域内,汉人,却占了绝大多数。

    最初的时候,契丹人视汉人为奴,予取予求,基本上没把汉人当人看,这便使得其统治区域内的汉人群起反抗,一波又一波,此起彼伏。

    虽然这些反抗最终都被镇压了下去,但也让辽国疲惫不堪。这让辽国的统治者们看到了一个事实,再这样搞下去,只怕辽国要被活活的拖死。

    接纳汉人,便允许汉人进入统治阶层,便成为了一个既定的国策。

    但想要实施这个策略,却又受到了其主体民族中的那些顽固派们的反对,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之下,便诞生了两套体系,一套对契丹人,一套对汉人。

    南院北院便由此而出现。

    南院便是以汉人官员为主,相对北院自然就是契丹人了。

    这几百年下来,两边各司其职,倒也相安无事。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辽地的汉人实力,是愈来愈强了。比起契丹人,汉人更加擅长于生产、积蓄,时间越长,这个优势便会越大,特别是当这些北地汉人受到契丹人影响,亦是从小弓马娴熟,悍勇之极。

    北地汉人是越来越富裕了。

    而相对应的,则是普通的契丹人,却是越来越穷了。

    作为主体民族的契丹人,自然是看不起汉人的。

    但你让一个穿金戴银,吃香的喝辣的汉人对于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契丹人产生什么尊敬之情,自然也是扯淡的。

    矛盾,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诞生了。

    有时候,这样的矛盾是小打小闹,但有的时候,则会上升到朝堂争斗,每一次,都会引出偌大的风波,搞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在这样的朝堂争斗之中,汉人输的时候多,但也不是没有赢过,像南京道上的卢氏,便是一个让大部分契丹人需要仰视的存在。

    说白了,最终还是靠实力说话。

    卢氏能赢那一次的争斗,靠的便是他们家族雄厚的财富,以及用财富堆集起来的数千甲兵。即便是强悍如耶律俊,在南京道上,也是相当尊重卢氏家族的。

    在辽地,汉人势力与辽人势力很难形成真正的合力,两边互相防备,互相争斗,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消耗,使得在军事之上处于劣势的大宋,能够与其相峙多年。

    而现在,辽国国内的这种矛盾,已经一步一步地在加深了。在耶律喜这样的人看来,辽国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深渊,再这样下去,契丹一族将万劫不复,所以,剥夺辽地汉人的财富,打压他们的权势,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耶律喜的政治倾向,自然有大批的契丹人追随。

    而耶律俊则更倾向于融合两者之间的矛盾,让契丹人进一步的汉化,真正地将两族融为一体,以此来锻造一个真正统一强大的帝国。

    两人各有追随者,相比之下,耶律俊的势力要更强大一些。因为耶律喜已经被辽国境内所有的汉人世家们厌恶,抛弃,而耶律俊却不乏契丹追随者,像耶律珍这样的人,便是耶律俊的铁杆心腹,而西京道上的耶律环,虽然年纪不小了,但因为经常与大宋这边做生意,接触宋人较多,反而更倾向于支持耶律俊。

    在北院之中,耶律喜自然是占上风的。

    耶律俊也一向是被北院攻击为投降派的。

    但这一次,耶律俊在河北路上的大胜,让北院所有人都闭了嘴。

    耶律俊这一仗打得漂亮,直接将耶律喜给摁得翻不过身来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