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谁的青史-《大唐扫把星》


    第(3/3)页

    青史斑斑,徐阶乃是力挽狂澜的名相!

    而严嵩父子却是祸国殃民的奸臣!

    青史!

    谁的青史?!

    这便是掌控了舆论的好处。

    “百姓没有话语权,读书人和官吏说谁好就好,说谁坏就坏。”

    徐小鱼有些感慨。

    贾平安不觉得这是个问题,“所以我们来了。”

    让百姓读书,但不是让他们读什么君子之学,而是让他们去读经世之学,去读真正用得上的学问。

    贾平安起身,“有竞争才好,一家独大便是死水一潭。”

    外面雷洪说道:“下雨了。”

    随行的官员进来,“国公,咱们一路去询问了那些百姓读书之事,这里已经有了三家学堂……本地出色的学生都去了他们那里。”

    包东面色微变,“这是釜底抽薪,把资历最好的学生都弄走了,咱们再来办学堂,剩下的都是歪瓜裂枣。”

    ……

    细雨蒙蒙。

    巷子里有些积水,几片落叶在水面上漂浮着。

    一只木屐踩了过来。

    呯!

    水花溅开。

    房门打开,门子侧身低头,“郎君。”

    “嗯!”

    陈吉言走进了家门。

    “郎君,杨郎君在等候。”

    “知道了。”

    一张微瘦的脸抬起来,鹰钩鼻让英俊多了些凌厉。

    “二郎。”

    一个男子走出房间,洒脱行礼。

    陈吉言颔首,“你来了。”

    杨青沉着脸,“贾平安来了新丰,我们都低估了此人,他竟然拿下了咱们去传话之人。”

    陈吉言走进了房间坐下,“他是名将,若是没能拿下那二人我会看不起他。”

    杨青叹息,“幸而当初你坚持不留任何把柄痕迹,否则今日你我二人也得在贾平安的面前屈膝。”

    “屈膝?”陈吉言的眼中恍如多了两团火焰,“如今我们的人开办了三家学堂,新丰资质最好的学生都在其中。他能如何?”

    ……

    “三家学堂都是开在家中。”

    李博乂很恼火,第二日就进了城,说是没见过让王爵监工建造学堂的。

    “这是想规避咱们打击的手段。”

    贾平安说道:“他们的应对不差,并且悄无声息。”

    李博乂坐下反手捶捶腰,“几日奔波让老夫的腰都要断了。那些好学生都去了他们那里,学堂开来何用?”

    贾平安说道:“何为好学生?”

    在这个时代,所谓的好学生必然是家境丰厚,否则你也没法读书。而不能读书谁知晓你有没有天赋?

    扯淡!

    贾平安说道:“你可知什么叫做寒门吗?”

    “寒门?”李博乂说道:“不就是那些祖上没什么名气的家族吗?譬如说皇后家就是寒门。”

    贾平安看了他一眼,李博乂笑道:“皇后敢毒打你,却不敢毒打老夫,否则陛下的面皮却没了。”

    你特娘的!

    贾平安幽幽的道:“皇后却能让你寝食难安。”

    “呵呵!”李博乂强笑道:“晚些老夫请酒。”

    “最好的。”

    “娘的!当年高祖皇帝都没能从老夫的手中哄到钱财,你这个小子!”

    高祖皇帝真要较真,你怕是连亵裤都得献上。

    李博乂也知晓这个道理,所以痛快的装个逼后,叹道:“小贾,此事麻烦了。”

    “为何麻烦?”

    贾平安不觉得。

    李博乂说道:“你要知晓,每年科举取士最多的是儒学,新学就一科,每年不过一百零九人。当时陛下可是说了,新学就这一百零九人。”

    当初皇帝是为了安抚儒家还是为了观察新学不得而知,但贾平安没奢望新学能一下就能和儒学站在一个平等的竞技场上。

    那不现实!

    但新学才是大唐的未来!

    这一点毋庸置疑!

    李博乂嘟囔道;“小子的眼中就像是有两团火般的。告诉你,老夫打听过了,儒学比新学好学,背的多。”

    在后世你背了几本名著就能高考,现实不?

    别人会说你是神经病。

    但现在就可以!

    这是一个学识匮乏的时代。

    而这个匮乏起源于汉武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由此这片土地就成了君子们的游乐场。

    但现在多了新学!

    “那些有些本事的学生都会去儒学,毕竟好过了科举那一关。官场上多少人都是儒学出身?他们天生就亲切,而新学出身的就是刺头,懂不懂,小子!”

    李博乂唠叨着,“此次很麻烦,他们把好的学生都弄了去,咱们还得学在长安的法子,把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孩子从头教起。”

    “百姓日子不好过,没钱读书,咱们能招到学生。”贾平安不担心这个。

    李博乂想叫小祖宗,“小子,那些百姓也会琢磨……长安和这里不同,长安好歹天子脚下,挣钱的法子多,百姓眼界也开阔。可这等地方百姓蒙昧,什么都不懂,你说新学什么好,他们只问一句:新学可比儒学好学?新学可比儒学好考?新学科举过关的人数可比儒学的多?”

    灵魂三连!

    李博乂摸摸胡须,觉得自己的命好苦,早知道就该辞官回家享受醇酒美人,“老夫问了都不敢信,就说联旗村的,报名的有多少你可知晓?三十!一半是鼻涕娃。那些人家说了,娃大些就能帮家中干活,每日放牛,或是养些鸭子也好啊!”

    贾平安想到了后世的高考移民。

    哪个地方好考就去哪个地方。

    至于报名的不多……后世普及教育时,无数人家不肯让孩子去读书,说在家里能帮忙干活。读书读来何用?读到牛皮炎里去了。

    后来甚至为此修订的律法,确保适龄儿童必须入学,可依旧有不去的。

    那还是科技昌明的后世,何况如今的大唐。

    李博乂觉得这是一次绝望的出差,“咱们该如何?老夫先前去劝一户人家让孩子读书,吃了闭门羹,老夫……哎!”

    包东进来,“国公,县学的助教发话了,说是今年会多招些学生。那三家私办学堂也叫人传话,有人出钱补贴,但凡出色的学生都能去试试。”

    李博乂悲鸣一声,“老夫休矣!”

    贾平安起身。

    “你去哪?”李博乂此刻已经是没招了,就指望着贾师傅活。

    贾平安边走边说道:“我去试试。”

    李博乂抬头,“没办法啊!”

    贾平安说道:“总得试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