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金城-《蜀臣》


    第(2/3)页

    第一时间内,他想到的,便是进军西平郡的李严在战事中占尽优势,所以才会遣人让在陇右的郑璞前来,牵制他不能去西平郡支援。

    但他遣去问西平郡战事的信使,带回来的消息却十分诡异。

    “将军无忧,有淮在西平一日,逆蜀必不能进半步!”

    郭淮是如此作答的。

    慷慨决然,犹如立军令状一般。

    亦让夏侯儒更加诧异了。

    郭淮的将略,不仅大司马曹真青睐有加,就连昔日的魏武帝曹操都盛赞过。

    既然胆敢如此放言,自然是有十足的把握。

    是故,他更加想不通了。

    彼逆蜀郑璞领军来战,倚仗是什么呢?

    此地的大河,又没有让他再度“好运”撞上曹军大疫的机会!

    哪怕是守备在四望峡的将军贾栩,遣人来告知,逆蜀屯兵在河首大夏县的高翔部正进军而来,意图策应郑璞进军金城郡,他都无法理解。

    以四望峡的固若金汤,更不可能被逆蜀所攻破!

    一直待到刺探军情的斥候,传来更多消息后,他才隐隐有所猜测。

    汉军所携的粮秣颇巨!

    至少可让所领的八千步骑足食三月,甚至更长。

    彼逆蜀郑璞,乃是打算将我本部步骑,长期拖在金城郡,为西平郡的战事创造机会吧?

    他是如此告诉自己的。

    因为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解释了。

    因而,他一边让斥候严密监视汉军的动向,一边调遣兵马备战。

    金城县-榆中县(兰州盆地)的防御,郭淮镇守时的调度,便已经可称是固若金汤。

    抑或者说,能被汉武帝选择作为凉州、陇右、河湟谷地三地枢纽的地方,这段河谷的地形十分适合于防守。

    这个狭长形的河谷,同样类似于“两山夹一河”的地势。

    东点被称之为“桑园峡”,西点的名字叫作“岸门”(今兰州市西固区岸门村)。两个端点间的南北最宽处却只有十余里(汉),最窄处甚至只有不足两里。只要扼守住了整个河谷东端榆中县的桑园峡,便可却敌于外。

    唯一需要担忧的,榆中县以外的拱卫戍围。

    乃是与勇士县与牧苑下方的一片平地(今榆中县)。

    大河有一支流唤作苑川河,从山脉中蜿蜒至此灌溉了土壤,让此地虽不及金城县等地肥沃,却也可以开辟出无数良田。

    一直以来,魏国在金城郡的驻军,便不少粮秣供给出自于这片小平地的屯田。

    先前,大河能造就如此良田,乃是魏国的幸事。

    而如今,却成为了金城郡的隐患。

    此处地势平坦,无险可守!

    若是汉军前来占据了,便可作为前哨,扣押此地的黎庶屯田养士卒,伺机攻入金城郡的核心河谷。

    当然,夏侯儒也有其他选择。

    在坚壁清野上,魏国的执行力素来以高效著称。

    若是愿意的话,他可以在郑璞领军赶至之前,让士卒将此地的村落黎庶皆迁徙入榆中县的桑园峡之后,避免被逆蜀所虏。

    然后,坚守桑园峡,以逸待劳坐看逆蜀徒劳无功。

    待到蜀军粮秣耗尽、士气萎靡,再纵兵追击而战。如此,既使不能大获全胜、斩将夺旗而归,亦然可以让逆蜀惊慌失措,丢弃辎重无数。

    只不过,如此胜算颇大的战略,夏侯儒不能选。

    并非时怜悯黎庶百姓的恻隐之心。

    更不是担忧自身“畏战”的名声,更加远扬。

    而是麾下将士求战之心很炙热,让他无法拒绝,亦不能拒绝。

    其中,一名跟随了他数年、被他倚为臂膀的部将,求战的言辞令他无法拒绝。

    他乃是武威郡人,王祕(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