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六章 什刹海的地契-《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2/3)页

    有了这样好的景观,又是毗邻皇宫,位于京城的中轴线。

    这种好地方怎么会没有人看上?

    很多人都想在这里盖房子,都想在这里置一个园子。所以什刹海的地早就被占光了。

    在满清的时候,这里不是王爷府,就是贝勒府。

    民国时,梅兰芳先生和宋庆龄先生的故居也全都在这里。当然了,还有郭沫若先生。

    什刹海一直都是京城非常好的地方。现在,这里也居住着很多达官显贵。

    在这种情况下,这里保有的土地就更少了。很多人手里面有土地也保不住,早就被达官显贵都给弄去了。

    人家弄去盖房子、弄去建园子了,谁会在这里种地?

    也就是英国公这种。

    他家里面也不缺这么一个园子,当初来北京城也早,地位也足够高,地拿在手里也没有人敢要,手里面的这些地才能得以保全。

    要知道,这些地可是极富地域特色的,全都是水稻田。

    在京城,上好的水稻田那价值可非常不一般。

    这里的地要拿出去给人盖房子。那价格就更不一般了。

    早在之前,什刹海水面稻田增加而湖面锐减,在德胜桥东南开挖一条直通下游水面的渠道岔河,与后海隔开。

    积水潭水由岔河直流到前海,南经西压闸入皇城,同时向西北,过银锭桥倒流入后海,形成“银锭观山水倒流”的景观。

    这也使得这里被更多人看中,想要在这里建园子。

    朱翊钧是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张溶居然能拿出这里的地契。

    这可是宝贝啊!无价的宝贝啊!

    如果换位思考的话,朱翊钧自己也未见得舍得。

    尤其他还是穿越而来的,深深明白这里意味着什么。什刹海啊!两千亩地啊!

    不得不说,张溶的这一份礼实在是有够重。

    再看老家伙的时候,朱翊钧的心里就没有了任何轻视之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