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六章 官僚资本-《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3/3)页

    朱翊钧听了这些话,都没觉得奇怪。

    如果不能赚这么多钱,这些盐商凭什么这么有钱?

    八百多万两,这个不是毛利润,而是净利润。

    现在大明朝每年的年税是多少?

    不到二百万两。也就是说大明的盐铁专卖、国家统筹,肥的却是这些盐商。

    朱翊钧记得很清楚,最早弘治年间纳粮开中,朝廷盐税收入不足百万两,然后就有了大名鼎鼎的弘治改革。

    改革完成之后,第二年大明盐税收了两百多万了,第三年收了三百五十万两。朝野内外一片称颂,弘治皇帝也很高兴。

    可到了嘉靖皇帝,大明盐税又不足二百万两了,最后落到一百二十万两。嘉靖皇帝只能派人南下巡盐,每年都要去,就仿佛要饭一样,每年都搞不上来。

    但是严嵩派人去就能搞得上来。严世藩的人去了,一年能搞五百多万。

    坐在椅子上,朱翊钧面无表情的伸手敲打着桌面。

    如果说两淮盐商赚八百万,朝廷收二百万,总计一千万。百分之二十的税,看起来并不是很高,但也不低了。

    但问题是两淮盐场赚八百万,大明全天下盐税不到二百万,两淮交了多少钱?

    都让他们逃税逃疯了。这还只是官面上能查到的,下面查不到的更烂。

    抬起头看着陈矩,朱翊钧说道:“找到了多少案子?”

    “回陛下,大大小小的案子实在是太多了,奴婢一时之间也理不过来。”陈矩跪在地上说道:“臣这次回来,带回了一百四十多件案子,全都是查有实据。请陛下恕罪!”

    朱翊钧看了他一眼,缓缓的说道:“足够了,你起来吧。”

    说完,朱翊钧转头看向张诚说道:“这些案子就交给你了,好好的商量商量,看看这些事该怎么查。”

    “是,陛下,奴婢明白。”张诚连忙躬身说道。

    朱翊钧看着陈矩,温和的说道:“知道你辛苦,下去弄些补品,好好休息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