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番麦-《奋斗在大明》


    第(2/3)页

    杨继盛说道:“有人种,但是不多。多是山里面的,这东西耐旱,可以在山中种植,不挑地。”

    周梦臣说道:“杨兄,有没有想过让此物大行于天下?”

    杨继盛看了看手中的玉米,陷入沉思之中,说道:“此物可以生长在贫瘠之地,补平地之不足,难不成你的意思是,想在好地里种这个?这有些-----”

    玉米的高产是在后世,但是这个时代并不高产,甚至在杨继盛的心中还很低产。

    原因很简单。

    百姓不将玉米当做主粮,都是种在不能种粮食山地坡地上,或者零零碎碎的种在田亩中间。甚至在山区之外,很少见到玉米。

    只是将他作为可以在山地种植的一种庄稼,可以将不能种植粮食的山地改成能种粮食了,至于能收多少,就不是太在意了。多多少少都有收成便是了。玉米比小麦粟米都要耐旱。但是不管再怎么耐旱。庄稼都是要水的,山地的玉米,靠天吃饭。每一亩能有一石,或者一石稍多一点,就相当不错了,甚至只有几斗,在百姓看来也是可以接受的。

    从来没有人尝试过,在最好的土地上种植玉米是什么样的产量。

    周梦臣说道:“杨兄,你也知道大同的不比南边,一年只能种一季粮食,往年多种麦。产量也不是太多,如果是水浇地,当在二石五斗,但是大同水利不修,除却沿河一带,有一些水浇地。算起来,大同附近,也不过一两万顷。除此之外,都是旱地。小麦产量,本就不高。大多不足一石,不过几斗而已。而在番麦在山地的产量,也不过如此,放在平地之上,或许产量还能更高一点。”

    “不过,我发现这番麦还有一个好处。”

    杨继盛说道:“什么好处?”

    周梦臣说道:“玉米长得高。”

    杨继盛先没有什么感觉,他细细想了什么。豁然大悟,说道:“不错,这是一个极大的好处。”

    小麦与粟米到了成熟的时候,也不过是齐膝而已,最多高更高一点。也高不了多少了。根本做不到阻碍视线,影响行动的作用。但是玉米就不一样了。诚然这个时代玉米与后世的玉米相差很大,不管是从植株的高度与产量来说,都是如此。

    但是周梦臣问过了,这玉米成熟的时候,最少有一人高。

    人藏在玉米地之中,一时间很难找不出来的。

    这个优点,在别的地方,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在边境,却是一个极大的好处。只要闭上眼睛想想。当鞑子骑马在麦田之中行军的时候,与鞑子骑兵在玉米田中行军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状况。特别是麦子在收的时候,是用镰刀齐根给割了。而玉米自然也可以砍倒,也可以将玉米杆留在地里。

    这就形成一道人造的阻碍。

    当然了,这阻碍对骑兵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如果整个大同除却几条道路之外,所有的土地都是这样了。足够给百姓更多隐藏的地方,给明军更多的伏击空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