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北京变化-《奋斗在大明》
第(1/3)页
第七十六章 北京变化
周梦臣这一次入京。是走得是水路。
从大同上船,一路向东。
从御河到桑干河一路到西山运河,能直接停留在京师城南的永定河码头之上。
嘉靖三十二年大旱已经成为过去。虽然依旧有几分春寒料峭,但是冰雪融化之下,桑干河水量还称得上充沛。各地百姓都忙于耕种了。也让周梦臣挂念起今年春耕事务。不过随即轻轻一叹。一股股思绪涌上心头。
春耕什么的早就有一定之规了。甚至从今年开始。大同的特殊情况慢慢淡去。虽然军中训练依然很劳累,但是万万比不得战时。杨继盛已经说了,从今年开始,已经有很多人百姓主动发起了玉米与小麦两季种植。
大同纬度是比较高的。无霜期比较短。
因为小麦与玉米间距很大。农民们在玉米还没有收之前,就先将小麦种进去。
就庄稼间距来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是越来越密集的。毕竟在古代因为肥料等原因。间距要比现代的间距大多了。这也是为什么能这样做的原因。周梦臣也不知道好还是不好。
毕竟百姓自己要这样做的。
玉米,也就是番麦毕竟是一个新东西,大同也是大明第一片集中的玉米种植区。如果这样可以的话。杨继盛今后会陆续在大同周围推行。并且大同也开征春秋两税。
这也是让大同缓缓地从战时状态退出来。
这是大同陆陆续续增加了一些不依附于军中的人口,而军中的编制已满。总不能一切都从军中体制。在周梦臣刚刚到大同的时候,除却大同城中有一些百姓之外,其余的都是难民。大同怀仁两个县几乎没有什么人口了。
而今一切都有恢复的迹象。
杨继盛也准备重新规划两县,特别是在工业区的问题上。特别伤脑筋。毕竟工业区的管理,与大明寻常府县的管理,简直是格格不入的两种模式。简直是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炉。
周梦臣轻轻一叹,将自己的思绪从大同的种种事务上拔了出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