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详细考察-《大秦五百年》


    第(2/3)页

    两天前,这里来了很多很多人。

    由李左车率领的三十万大军,跟北路军分开后继续向西,穿过后套平原后折向南,沿着黄河北岸行军。

    这一路上,大多以平原草地为主,利于马车行走,虽然路途遥远,粮草运输线长,但运输起来并不算困难。

    现在是夏季,河套地区不热,也不太冷,气候适宜,天黑时联军停止行军,多数士兵就地躺在草地上睡觉,节省时间不搭帐篷。

    只有少数军官,才会在帐篷内歇息。

    两天前,大军进入了西套平原。

    河套平原再往南一段路程,是秦国西北处的萧关。

    这天,李左车召集众将开会。

    大帐内,集合在一起的武将有数十名。

    赵军有戚宗、孟舒、田叔等人;

    齐军有灌婴、夏侯婴、柴武、丁复、王吸等人。

    韩军有田集、冯栏、舒印等人。

    李左车道:“匈奴跟我们合作,我们在匈奴地盘上运输粮草,安全自然不会有问题。离开草原再往南,是秦国西边,我们还要在绕到陇西郡南边,需防备秦军袭扰粮道。”

    灌婴道:“李将军,匈奴人善骑射,出兵十万跟我们一起,如若由匈奴人保护粮道,何惧秦军偷袭。”

    孟舒道:“可匈奴人不归李将军管,他们喜欢劫掠,恐不愿意做这等无获利之事。”

    王吸道:“那该如何是好?”

    夏侯婴道:“广武君颇有李牧将军之分,或许已有对策。”

    李左车指着地图上的萧关,说道:“若秦军袭我粮道,需从萧关出兵,我们先派兵攻打萧关一两日,让秦军全力防守,然后在萧关外驻扎,建造营垒,在营垒前遍布铁蒺藜、陷马坑,使得秦军无法出来,可保粮道无忧。”

    田叔道:“广武君妙计,有广武君领兵,这次定能灭秦。”

    田集道:“广武君指挥调度,张丞相很放心,韩军会服从军令。”

    韩国有军功爵激励官兵,他率军出征,听命于李左车,觉得失败概率很低,这就是来捞军功的。

    他是张良提拔起来,是张良绝对心腹,皇帝密诏让他得胜返回后,把兵符给皇帝。

    田集毫不犹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良。

    戚宗道:“广武君乃大赵栋梁,由广武君领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柴武想到了一个问题,说道:“可我们不熟悉地形,秦军熟悉地形,这点对我军不利。”

    李左车道:“我和张丞相,很早就考虑到这点,在赵国和韩国内部,专门寻找出原本在陇西、汉中西部之人跟随大军,到时候让他们带路。”

    秦国一统天下后,向关东派驻了许多秦地官吏,不少秦地士兵也驻扎在关东各地。在六国复国起兵后,有家在陇西一带的官员或士兵被赵军、韩军俘虏,这些人无法再回到家乡,只得在赵、韩等地重新娶妻,落地生根,为所在国家效命。

    在数个月前,有几十个这样的人陆续被找出来。

    丁复道:“如此一来,我们的胜算更大了。”

    两天后,冒顿调派的十万匈奴兵前来跟联军汇合。

    这十万匈奴兵,由右贤王拔托耶率领。

    四十万军队浩浩荡荡南下,再加上粮草运输队,无边无际。

    根据冒顿的要求,匈奴兵每天的口粮需由联军负责。

    多了十万人,联军粮食消耗又增加了不少。

    韩、赵、齐三国,都对巨大的粮食消耗有准备。

    后套地区前所未有热闹,时常有运粮队从这里通过。

    齐、赵两国边境也算所未有热闹,齐国的运粮队源源不断,进入赵国境内向北而去。

    为了满足粮草所需,萧何已提前做好了准备。

    运往有齐国的粮食后盾,三国才敢于这样大迂回作战。

    ——————————

    韩国,新郑城郊某地。

    这里是新建造好的作坊,有士兵严密把守,外面的人难以进来,里面的人也无法随便出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