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韩信统兵 多多益善-《大秦五百年》


    第(2/3)页

    王元和赵佗,同样可以重用,可制约着韩信,让子婴不过于依赖韩信,不至于让韩信一人军功独大。

    略作思忖后,子婴道:“朕决定,此次伐韩之战主将为韩信,三日后率军出征。”

    韩信大喜,朗声道:“陛下,臣定会大获全胜。”

    子婴道:“韩卿家,你曾说过,由你来统兵,多多益善。朕给了你三十万兵,若还不够,还可再补充。朕要的是胜利,要灭韩,收复三川郡、颍川郡,把一切敢于救援韩国之敌打败。”

    韩信道:“陛下,臣愿立军令状。若不胜,甘愿军法处置。”

    子婴道:“军令状就不必了!朕相信你能取胜。”

    从此之后,“韩信统兵,多多益善”一词,逐渐在这个时空流传开来,韩信的名气越来越响亮。

    子婴再面向众臣,朗声道:“关东逆贼,朕全部都要铲除。铲除韩成、张良两个逆贼,是收复失地第一仗,不容有失。朕相信大秦将士,相信平南将军,定能旗开得胜。”

    邹离出列道:“陛下,讨伐逆贼檄文,臣已写好。”

    子婴道:“读一遍,让众臣听听。”

    邹离拿起放在席子旁边的纸张,大声宣读:“始皇帝灭六国,天下一统,六国余孽,贼心不死……”

    檄文内容写得非常好,明确指出叛贼的罪恶,天子之兵将会荡平逆贼。

    第二天,咸阳城内各个公告栏,张贴了两条内容。

    第一条,是声讨逆贼张良、韩成的檄文。

    第二条,是韩信率大军出征的消息。

    这两条告示内容被抄写很多遍,将会在秦国各郡、县、乡张贴。

    一月二十一,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秦国大军集结在咸阳城东。

    秦兵们队列整齐,军容鼎盛,步卒手中钢刀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春风把无数旌旗吹得猎猎作响。

    今天,皇帝率领文武百官来此,主将韩信即将率军出征。

    在这里,有个高高的点将台,皇帝、韩信等人站在台上。

    一名郎官打开本子,宣逐诸将名单:

    广威将军辛韦、辅国将军骆甲、虎牙将军范目、平虏校尉张凯、讨寇校尉刘维、建忠校尉杜凭、骠姚校尉杨喜、越骑校尉冯勉、奋勇校尉吕马童,以及都尉洪预、谢楷、杨武、陈双等人。

    最后,郎官宣布,以上名单将会跟随韩信出征。

    宣读完毕后,子婴取出带在身上的虎符,递给韩信。

    韩信单膝跪下,恭敬接过。

    上次统领十余万军队,这次是三十万大军,将会取得更大军功,韩信内心激动兴奋着。

    子婴语重心长道:“韩将军,兵马、粮草、武器都给了你,如何破敌,就看你的了。”

    韩信道:“陛下只需耐心等待,臣此次出战,必定大胜。”

    随后,韩信命令,大军开拔。

    秦兵们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

    此次灭韩之战,暂时将三十万士兵划归韩信指挥,包括函谷关东面营垒驻军,以及函谷关以东二十里营垒驻军。

    如果后面齐、赵、楚的军队人数很多,有可能还会再增兵给韩信。

    此次出兵的骑兵只有三万,战马都没有马镫。

    根据原本计划,要等待关键性时刻,才会让装备马镫的骑兵突然出现。

    数日后,大军出函谷关,在函谷关东面营垒驻扎。

    这现成的大营垒,是韩信的临时指挥部。

    ————————

    秦国讨伐韩国的檄文,派大军来攻的消息,已经传遍了韩国,十五岁以上的男丁,皆已被征召从军。

    韩国新郑,皇宫举行朝会,讨论此事。

    大殿上,上至皇帝,下至臣子,充斥着不安情绪。

    韩成哀呼道:“秦军强弓硬弩,虎狼之师。韩国男丁所剩无几,如之奈何!我们就只能靠齐、赵援军救命了!”

    情况紧急,原本还想着从张良手中夺权,只能先搁置一边,保住韩国要紧。

    张良道:“陛下,仅靠韩国,的确难以抵挡暴秦。臣已火速派人赶往赵国、齐国,不久后援军会到,项羽还有可能派兵参战,我们勿要惧怕暴秦。”

    韩王信道:“陛下,齐国、赵国定会全力支援,韩国定能保住,暴秦占不了多大便宜。”

    丁凯道:“上次伐秦惨败,一来是因为暴秦有秘密武器;二来是我们劳师远征,在秦地作战。如今,暴秦攻韩,我们是在家门口作战,秦军优势会被削弱。”

    韩王信道:“陛下,只要坚守到援军赶到,韩国就安全了。”

    张良道:“秦军兵锋正盛,在援军赶到之前,避免不了西部地域要沦陷。此战关键点,是要守住虎牢关,只要虎牢关在我们手里,等到援军赶到,可从虎牢关出兵反击,收复失地。”

    随后,张良当场点将,让丁凯守卫洛阳,让韩王信驻守虎牢关。

    秦军大兵压境,韩国百姓们反应不一。

    洛阳,许多地方贴着暴秦入侵的告示。

    看告示的只有老人、残疾人,因为所有青年、中年人已被征召从军。

    有识字的人说出告示内容,老人们议论纷纷。

    老人甲道:“跟我一起在作坊干事的都被征召了,要不是我年老,也得从军跟秦军作战。”

    某残疾人道:“要不是我腿瘸了,还不照样要从军。”

    老人乙道:“幸好你腿瘸,要不然,恐怕要死于秦军之手。”

    残疾人压低声音道:“我是故意摔伤腿的,腿瘸总好过白白战死。”

    老人甲低声回应道:“你做得好,别说很难立军功,就算能杀秦兵立军功,韩国都要保不住了,立下军功也没用。”

    听到这里,老人乙十分后悔,说道:“我儿被征召从军了,早知道就让他也摔伤腿。秦军大军压境,十有七八要战死了。”

    洛阳有许多人跟三人一样的心理,认为韩国必输,觉得秦军入洛阳,也不见得是坏事。

    韩国东边的都城新郑,这里的人,跟洛阳人有所区别。

    新郑城内,同样有张贴告示,许多老人、十五岁以下男人看着告示,彼此交谈着。

    新郑城南告示前,交谈得最热烈。

    “暴秦要打来了!韩国不知能否保住!”

    “是啊!韩国曾被暴秦灭国一次,不知是否会第二次灭国。”

    “我父亲从军了!不知能否活着回家!”

    “我儿被征召了,凶多吉少!”

    “齐国、赵国是盟国,他们一定会派兵来救的。”

    “只能指望救兵了!若是没救兵,韩国要再次被灭国了!”

    …………

    新郑西门外,三万韩兵聚集在此。

    由韩王信率军前往西边。

    张良前来送行。

    目前,韩军兵力十九万,连部分工匠都被召入军中,达到了所能征召的极限。

    那些刚满十五岁的男丁,从未参加过训练,正在紧急训练中。

    张良道:“韩将军,多多珍重,只要能扛到援军赶来,必能保住韩国。”

    韩王信:“希望韩国能扛住这一关!”

    在十二月时,韩兵就全部征召完毕,部署在各重要地段。

    韩王信率三万士兵赶往虎牢关,虎牢关以西的韩军,都暂时交给他指挥。

    跟张良道别后,韩王信率军出发。

    ————————

    函谷关对面营垒,韩信召集众将开会。

    “诸位,过了东边二十里营垒,就是韩地了。此次作战方针,是先攻取洛阳、虎牢关,然后再夺取韩地各地域。我军战力占优,若跟韩军野战,我们胜算大,若韩军坚守城池,我们有震天雷,也能攻下来。第一战,是要把东面韩军营寨端了!”

    他对范目道:“范将军,这第一战,由你负责正面进攻!”

    范目领命道:“诺!”

    韩信再对杜凭道:“杜校尉,你率领所部从敌营寨南边绕到背后,截断敌军退路。”

    杜凭领命。

    韩信再对全体武将道:“这第一战,要全歼敌军,不可让敌军逃跑。若能俘虏或迫使其投降,那是上上之选。明天,让韩军尝尝三弓床弩的厉害。”

    上次确定降兵或俘虏也计入军功,再加上后来训导部使降兵归顺,秦军作战思想进行了根本性转变,俘虏敌军、或迫使敌军投降,这属于首要选择,杀敌是次要选择。

    第二天,天空泛着鱼肚白,数万秦军已出动,不久后抵达东边二十里的营垒。

    然后再出得营垒,向数里外敌军营寨而去。

    “秦军来了!秦军来了!”

    营寨内的韩兵各就各位,做好迎战准备。

    这座营寨有三万韩军,守将名叫白崇。

    白崇登上瞭望塔,观察着远处的秦军。

    三弓床弩非常显眼,白崇一眼便看到了。

    刚开始时,他不太担心,因为营寨外布下陷阱的地方,略远于秦军床弩射程。

    很快,白崇皱起眉头。

    他看清楚了,秦军床弩有三张弓?

    床弩还能用三张弓?

    白崇先是疑惑不解,随之担心起来。

    暴秦能不断发明稀奇古怪之物,三张弓的床弩,射程必定更远。

    果然,床弩停下的地方,足足有二百五十丈距离。

    范目的秦军停下后,杜凭率领部下万余人,向敌营寨西南边走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