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后继有人-《大秦五百年》


    第(2/3)页

    彭越打开盒子,取出盒子里布帛。

    打开布帛一看,当场就大怒。

    “哼!我们这么艰难打袭扰战!朝廷一点点赏赐都不给!”

    三个军候都先后看了布帛内容,心情都很不好。

    赵军候郁闷道:“既然没赏赐,继续打袭扰战又有何用?还不如尽早撤兵回去,别留在这里受苦。”

    章军候道:“是啊!彭将军,我们还是撤兵吧!”

    彭越郁闷了好一阵子才回话:“再继续打吧!秦军毕竟太强悍,咱们打袭扰战让秦军疲于奔命,却拿我们没办法,弟兄们心里畅快。不过,以后不必太卖力,可向朝廷交待就行了。”

    ————————

    咸阳,麒麟殿,朝会。

    这里多了一个人,那是水工史禄。

    他原本家在岭南,关中和岭南道路打通后,全家搬到咸阳居住。

    众臣行礼完毕后,子婴朗声道:“褒水渠顺利完工。水工史禄先后修建零渠、褒水渠,做出巨大功绩,应该封赏。秩俸升为一千石、授予爵位‘大夫’、赐豪宅一座。”

    惊喜中的史禄,从席位上走出,恭敬跪下磕头:“谢陛下!”

    众臣原本以为,皇帝只会给史禄升俸禄,还给予爵位,出乎意料。

    要封爵,并不是绝对仅限于立军功,某些特殊功绩也可以封爵。

    上次前来麒麟殿时,史禄四十七岁,现已年过半百,依然精神健硕,神采奕奕。

    史禄起身后,作揖道:“陛下,下一条水渠,在关中、汉中皆可,臣随时可继续工作,先在关中或汉中勘察地形。”

    子婴道:“史卿家数年未回家,多歇息两月再工作不迟。”

    史禄恭恭敬敬道:“陛下,臣已歇息一个月,再歇息半个月便可。大秦还未一统天下,很需要粮食。为了大秦有更多粮食收成,臣不敢有丝毫懈怠。”

    子婴赞赏道:“大秦正需要像史卿家这般勤勉之人!”

    他再面向众臣道:“史卿家是大家学习之榜样!”

    他也希望新的水利工程尽快动工,被俘虏的四五万敌兵,关着也是关着,每天都要吃饭,不能让他们白吃,尽快去搞建设、尽快由训导部去教化。

    子婴目光重新落在史禄身上,一本正经道:“史卿家之造诣,不亚于郑国、李冰。可否想过,把一身造诣传授于人?李冰和郑国,拥有高超造诣后继无人,真是可惜啊!”

    在秦汉时期,还没有专门讲学、读书的官方学堂,嬴子婴有意要创办这样的学堂,为国家培养人才。

    让史禄这样做,就是要大量培养水利工程人才。

    在以后,子婴要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

    史禄道:“回禀陛下,臣有把一身所学传授于犬子。”

    嬴子婴问道:“令郎造诣,跟史卿家相比如何?”

    史禄略显无奈之色,说道:“回禀陛下,犬子天资有限,造诣不及臣一半。”

    子婴建议道:“朕觉得,史卿家可把一身所学传授给更多人。比如可先收二十名弟子,在新的水渠动工后,便工作边传授技艺。”

    史禄一时没有回话。

    众臣大多冷眼旁观,但凡高超技艺之人,选徒非常严格,岂能把看家本领随便传授给他人。

    子婴解释道:“史卿家若能多收弟子,把一身所学倾囊相授,一来给大秦培养人才,造福大秦。二来让一身所需后继有人,若有弟子青出于蓝、发扬光大,大家都能记得他的师傅,史卿家定会被后人所赞美,史书一定会记载史卿家,名留千史。史卿家建造水渠有功,会获得封赏,若能为大秦培养人才,同样是功绩,朕也会升爵封赏。”

    要为国家大规模培养人才,不能仅凭口号,需要相应的制度、激励措施。

    史禄略作迟疑后,回应道:“陛下,臣愿竭尽全力。”

    随后,史禄回到座位坐下。

    腾其出列道:“陛下,各地秋收即将结束。三川郡刚被收复,陛下免除了一年的赋税徭役,百姓感恩戴德。若能天子巡狩,必能时三川郡百姓更加归心。”

    君王巡狩全国,在夏朝时便有之,在于恩泽万民,在于教化万民,在于巩固天下,国君亲自巡视全国,能很好地掌握全国各地的情况,从而实行正确的治国政策,同时有助于加强中央对于地方的掌控。

    因此,“天子巡狩”历代被帝王所重视,也被历代视为最高规格的地方巡视制度。

    当然,有些皇帝出巡还带有其它目的,比如乾隆六次南巡,就是为了玩乐,在出巡时其庞大、豪华的出行队伍一路上是劳民伤财,地方官员非但没有被震慑,反而是以乾隆出巡为借口,巧立名目去变本加厉地盘剥百姓。

    子婴觉得有理,在咸阳闷得太久了,他也很想出去走动走动,尤其是穿越这个时空,内心深处已把自己当成秦人后,对这个国家、天下倾注了深厚的感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