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吕布将大概的情况和贾诩说了一下。 听完之后,贾诩眼中也是露出几分赞叹:“将军此举大善,正所谓成大事者不计小利,将军不管怎么说都是在丁刺史帐下出仕的,现在就算独立出来了,表面功夫也依旧要做好。若是因为这点蝇头小利就坏了自己的名声,那才是因小失大。” 吕布点了点头:“文和所言是极,我也是这么想的。虽然这些年来他明里暗里对我多有限制,但终归是我曾经的上官,只要他不做的太过分,些许面子我还是要给他的。” 汉代最重忠孝。 其中,孝自不必说,汉朝以孝治天下,孝之一字乃是大汉的治国之本。 至于汉人的忠,其实要从两个方面来说,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汉人效忠的对象其实是有两个的。 其一自然是大汉天子,汉天子作为大汉的最高统治者,自然有资格得到所有人的效忠。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汉天子更多的只是一个精神象征,而非实际的效忠对象,因此,除了忠于汉天子之外,绝大多数的汉人都还有一个实际的效忠对象,那就是自己的主公。 这就像历史上早期的袁绍、曹操、陈琳等人,他们的实际效忠对象其实是大将军何进。 再比如以忠义著称的关羽、张飞等人,他们的实际效忠对象也是刘备而非汉天子。 而历史上的吕布,其实也是向丁原效忠了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在背叛丁原投奔董卓之后才会遭到天下人唾骂,因为就算吕布没有认丁原为义父,他也是卖主求荣,而如果有,那更是让人唾弃。 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汉朝的官场对于上下级的关系也十分看重,就算没有正式认主,只要你曾经在某个人手底下做过事,那么在汉朝的价值观当中,你们两个人之间就算有了一层人情在,尤其是上官,更会被视为对另一人有恩情。 所谓门生故吏,正是如此。 因此,就算这一世吕布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并没有像历史上的吕布一般向丁原效忠,但是在外人看来,既然你在丁原手底下做过事,那么你们中间就存在人情关系,丁原就对你有恩情,现在你吕布发达了,肯定不能忘了丁原这位老上司。 当然了,丁原也是一个有分寸的人。 吕布在他手下的时候他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利限制一下吕布也就罢了,现在吕布要走了,大家还是好聚好散。 而且,这一次吕布立下大功,他也从中分润了不少好处,所以他才会愿意让吕布带走一半的并州精骑,并且给出五千步卒作为补偿。 否则的话,如果他真要锱铢必较,一个人都不让吕布带走,吕布其实也拿他没什么办法——除非吕布不想要自己的名声了。 不过这样一来他自己的名声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就是了,所以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这样对大家都好。 毕竟,今后他还得指望着吕布帮他守住并州北方的门户,防止胡人南下呢。 贾诩闻言,也是叹道:“将军能有此想法最好,看来是诩多虑了。” 其实贾诩现在也挺纳闷的,因为按照吕布平时的行事方式,可以说是妥妥的莽子啊,所以他才会想要提醒吕布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谁知道吕布居然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那现在岂不是显得他很多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