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编制问题-《大明圣皇》


    第(1/3)页

    考成法完了,就是官员的俸禄,这个是朱由检作为福利,安抚下面官员的。有时候执政不能太过苛刻,也得为下面的人考虑,若是一味的逼迫,就会出现崇祯后期的局面,官员碌碌无为。

    照例是黄立极汇报,他将内阁拟定的条文,一一念给皇帝听,清晰明了的白话文,让人一听就明白。

    其实,对于大明官员的俸禄,朱由检有些想差了。明朝七品官的俸禄是7石大米,换算成现在的斤数,大概在一千斤左右。

    以现在的米价来看,似乎很低,但若是放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个数据其实不低了,为了这一千斤大米,农民要挑百里路的担子,辛勤劳作一年后,才能有这么点余存,而这只是官吏的一月收入。

    不过,当官的人开支不小,除了他们自己本身,还有小老婆,仆役,乃至师爷等要养活,当人,这些只是官员的私人开支,没道理要国家负担,这里只是解释下为什么明朝官员喊穷的原因。

    不是真穷,而是开支大,很多现代官吏没有的开支,他们都有。也正因为开支大,官吏们就将很多明目之外的东西,比如孝敬上级掌管的,如冰敬、碳敬之类的,也明目张胆的列入到地方行政开支当中。

    这些都不是正规税收,却跟着正规税收一起从农民身上征收,明朝的税率看着低,但附加了这些之后,那就高的可怕,还有很多不交税的士绅摊派,如此重重重压下,底层人民生活非常艰辛。

    因此,朱由检的加俸禄,并不仅仅是加俸禄,而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摸一摸财政情况,加俸禄只是个大饼,让他们开放真实情况而已。

    然而,当听完黄立极的报告后,朱由检却沉默了,这和他想要的完全相反。

    内阁讨论的只是表面意义上的加俸禄,各个品级的官员涨多少,有散阶勋衔涨多少。这样的条陈一点用都没有,唯一气的作用,也就是告诉朱由检,一县之低,他需要给个那些人发俸禄。

    “可笑,大明一县之地,堂堂百里侯,竟然只要不到十个人就能管理好,是官吏太能干了,还是朕太无能了?”朱由检不住的冷笑。

    明朝能拿到正式俸禄的真的很好,一县之内不超过十个,这些是有编制的,而很多都是没有编制的,也许地方承认他们的编制,但中央却从来没承认过。

    就比如锦衣卫,底层的力士校尉,他们没有编制,也不发工资,那么收入怎么来?勒索呗!

    大明地方的县衙,就是如此,大量的帮闲人员没有俸禄,全靠祸害百姓来取得钱财,这样不正常的体制,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