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陈子龙的改变-《大明圣皇》


    第(3/3)页

    连士人都要缴税了,那我辈读书还有何用?

    好吧,夏允彝虽然没这么狭隘,但这真的是他此时最真切的想法。

    不过,除了士绅一体纳粮外,对于皇帝免除人头税、徭役、火耗等杂税乃至其他一切税种,只保留一个田税的正税,夏允彝是举双手赞成的。

    他还未考上举人之前,家中也是要缴税的,自然知道借着种种名义,盘剥百姓的差役是有多么可恨,如今只有田税,再无其他,这些差役可没名目再行敲诈之事。

    只是,不收实物,只收银两虽然能减少损耗和盘剥,但会不会再现万历年间,粮贱银贵的局面呢?

    一条鞭法实行后,每到丰收之时,粮食迅速贬值,卖的钱根本不够缴税的,而等到青黄不接时,粮食又飞速涨价,百姓根本买不起。

    如此一跌一涨,百姓的财富就被盘剥精光,随后一条鞭法迅速败坏,最终名存实亡。如今虽然改了个名目,叫做地丁银,有所改进,但实质还是一样的,不知道到最后,是否和当初一条鞭法一样。

    夏允彝年纪更大些,思维更成熟,想的更加深入,因此陷入了沉思,他对面的陈子龙,却被宣传用的口号‘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给弄得热血沸腾。

    虽然他不清楚皇帝没统计人口,人头税是怎么和田赋一起,折算成每亩征银五分的田税,但这并不妨碍陈子龙为这个政策叫好,尤其是那口号,更是听得提气。

    “这才是我陈子龙想干的事啊!”他满心欢喜的想着,一些想法不知不觉间改变了,他也要做如此利国利民之事。

    对于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迅速引起了全天下士人的关注,有叫好的,有痛骂的,有大喊残暴昏君的,有愤慨弃官而去的,也有到衙门口请愿的,然而这些都是某些激烈之人的小插曲。

    大部分人,还是在等着观望,毕竟还未发生在自己身上,没有切肤之痛,承平安逸之下,很多人都习惯等待,他们在看这两个政策的效果,再来决定自己的行止。

    不过,在士人们都关注北直隶的时候,一个数目庞大,却不被人重视的阶层,开始暗流涌动起来。


    第(3/3)页